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动态心电图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 李碧云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发布时间:2023-12-21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是指患者的心脏冲动出现频率、节律、传导的异常,重症患者会产生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难以准确做出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其心电活动情况。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持续性的进行心电监测,了解活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可以针对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根据心电图变化的特征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室性早搏较为常见。在频发室性早搏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心脏肥大、左心室扩大等情况,增加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存在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能够作为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重要依据。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同时结合心率变异性指标,对于室性早搏的转归、预后进行判断,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心率变异性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男41例,女34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1.33±8.16)岁。


1.2 研究方法


应用深圳博英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机(型号BI9800)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记录心电图变化。经过电脑软件系统自动处理后,分析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通过提取心率变异性信号,结合SDNN、sDANN、rMSSD、PNN50等时域指标以及VLF、LF、HF、LF/HF等频域指标,对于心率变异性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分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心率变异减小和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VLF、LF、HF、LF/H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75例室性早搏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变异减小38例(50.67%),心率变异正常37例(49.33%)。


2.2


心率变异减小和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时域指标比较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SDNN(94.02±5.76)ms、sDANN(82.04±6.55)ms、rMSSD(26.18±4.02)ms、PNN50(9.30±1.02)%均低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101.31±6.59)ms、(91.02±7.87)ms、(30.51±5.17)ms、(11.97±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心率变异减小和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频域指标比较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VLF(2061.57±117.30)ms2/Hz、HF(361.15±31.64)ms2低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2305.42±192.05)ms2/Hz、(505.79±42.08)ms2,LF/HF(2.53±0.39)高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1.81±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LF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心律失常是需要重点防治的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反映出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出现了功能紊乱。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室性早搏是较为频发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发生往往会加重心功能损伤,引起心功能的下降,进而增加疾病的危害性。患者发生室性早搏后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一般会引发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则会发生气促、晕厥。在室性早搏发生后,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进而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心功能。


室性早搏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判断是否发生室性早搏。在心律失常的定量、定性分析中,动态心电图发挥着重要的优势。动态心电图可以进行连续记录,进而全面掌握形态、数量、起源部位、运动关系等信息。在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根据QRS波群振幅<10mm、QRS波群时限>0.14s、ST段存在等电位线、T波呈高尖等特征,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心脏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在自主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则会引起心功能下降,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能够反映出窦房结自律性调节的具体情况,可以作为判断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依据。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功能对于心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不仅要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心率变异性对于室性早搏发生、进展的影响。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通过提取心率变异性信号,获取各项时域指标、频域指标,进而对心率变异性进行评估,分析其变化规律,能够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比于健康人群,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等时域指标以及VLF、VLF等频域指标相对更低,频域指标LF/HF相对更高。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会出现心率异常情况,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SDNN(94.02±5.76)ms、sDANN(82.04±6.55)ms、rMSSD(26.18±4.02)ms、PNN50(9.30±1.02)%均低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101.31±6.59)ms、(91.02±7.87)ms、(30.51±5.17)ms、(11.97±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时域指标的下降说明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VLF(2061.57±117.30)ms2/Hz、HF(361.15±31.64)ms2低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2305.42±192.05)ms2/Hz、(505.79±42.08)ms2,LF/HF(2.53±0.39)高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的(1.81±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减小患者的LF与心率变异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频域指标的差异性能够反映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于评估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对于室性早搏转归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预防室性早搏的频发能够避免持续性的心脏扩大,可以更好的保护患者的心功能,进而降低疾病的危害性。


综上所述,在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断中选择动态心电图作为诊断方法,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频发室性早搏的防治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碧云

单位:龙岩博爱医院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年9月第17卷第17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