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管理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部分,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工作组联合欧洲血管外科学会与欧洲血管医学协会发表共识指出,对于运动相关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有监督的运动计划为一线治疗模式。若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有监督的运动计划则为辅助治疗。
长期的运动有助于血管系统的重塑,增加毛细血管密度,重塑微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内皮功能。
共识指出,有症状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以及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均应接受运动训练。在进行运动前,应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并筛查禁忌证。如果患者在2天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脏病、失代偿性心衰、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狭窄、发热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未能控制的高血压(静息血压≥180/110 mmHg)、不可控制的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 120次/min)、未植入起搏器的三度房室阻滞、未控制的糖尿病、有症状的直立性血压降低(>20 mmHg),均不适合锻炼。对于运动可诱发肢体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有监督的运动计划为一线治疗模式。接受血管重建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应将有监督的运动计划作为辅助治疗。有监督的运动计划最好在血管科医生协调下,在临床运动生理学家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中包括有组织地进行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教育及指导。近期,我国膝下动脉血运重建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也指出,良好的代谢管理是基础,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抗血小板、扩张血管等。为了及时了解患者对运动训练的反应,应在运动训练开始与结束时对其行走能力、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临床转归与患者治疗过程也应记录在案。共识建议,步行是一线锻炼方式,此外也可选择其他运动方式,比如阻抗运动、骑自行车、手臂环绕以及不同运动组合等。运动频率为每周至少3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锻炼要坚持,至少3个月。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关注跛行疼痛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基于心率或Borg量表的主观疲劳感知(RPE)来判断。以步行为例,低中强度: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HRpeak)≤76%,RPE≤ 13;高强度:HRpeak 77%~95% RPE≥14。目前共识认为,根据强有力的证据,患者应锻炼至中重度跛行疼痛,不过最近一些试验表明,轻度疼痛或无疼痛可改善行走能力。由于跛行疼痛可造成运动障碍,通常的导致重度疼痛的运动或会影响运动执行和坚持。因此,鉴于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以及长期坚持等问题,要灵活开具运动处方。循序渐进,鼓励终身保持高水平运动
运动开始后,先经过一段低至中等运动强度的“导入期”后,如果患者耐受良好,可逐渐进行高强度运动。患者最初运动时,以步行为例,每次实际锻炼时间从10~15分钟开始,直到每次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如果不具备进行有监督的运动训练条件,可进行包括改变行为的社区或家庭为基础的锻炼计划。通过最初的运动训练(有监督的或在家进行)后,鼓励患者终身保持高水平的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1]Mazzolai L, Belch J, Venermo M, et al. Exercise Therapy for Chronic 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 Clinical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n Aorta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Vascular Medicin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24 Feb 16:S1078-5884(24)00011-X.[2]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疾病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116-12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2.002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