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心脏外科常见技术,主要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再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尽管心脏介入手术创伤较小、手术风险较低,但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依然是一个漫长过程,这期间对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指导至关重要。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是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中强调从患者的特征出发,强化教育者与患者的互动交流,并邀请患者共同进行决策控制,能够有效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健康结局。七步训练法是一种渐进性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按照七个步骤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运动,每步逐步递增运动负荷,以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配合七步训练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3)心功能分级Ⅰ~Ⅲ级;(4)具备一定读写能力;(5)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肿瘤疾病;(2)术后伴有恶性心律失常;(3)既往有心脏手术史;(4)确诊或疑有精神疾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5.48±7.69)岁;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疾病类型:冠心病17例,心肌梗死1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11±7.8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26例,Ⅲ级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16例,心肌梗死14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具体如下:术后,责任护士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结果,嘱患者卧床休息48h,并让患者保持术肢制动24h;加强对患者体征监测,遵医嘱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有异常给予相应处置;卧床期间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四肢屈伸活动,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在病房或走廊活动;出院后提醒患者按时复查。 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行为互动模式配合七步训练法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①个体独特性评估: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问卷调查、15~20min的床边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对心脏介入术后康复的看法和态度,分析患者健康行为能力现状及健康需求重点。梳理患者上述特征,初步确定护患互动时间及内容。②健康教育互动:向患者发放《心脏介入术后康复护理手册》,告诉患者心脏介入术后用药注意事项、饮食管理技巧、运动管理技巧、病情监测及症状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技巧,帮助患者全面了解术后康复知识点,并通过回馈法为患者查缺补漏。③决策控制互动:鼓励患者共同参与术后运动、饮食等决策管理中,让患者严格按照心脏七步训练法进行运动,并指导患者根据适当调整饮食计划,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少吃高盐食物。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评估,主动诉说康复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式,并给予患者从旁指导,增强患者决策控制能力。④心理疏导互动:每日利用查房时间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当天心理状况,诱导患者主动诉说术后困扰,并为患者提供相应心理支持,若患者对术后康复过度担忧,可让术后康复较佳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告诉患者心脏介入术后虽然仍有狭窄的可能,但只要保持规范膳食、坚持服药、科学休息与活动等健康行为,能有效避免再狭窄的发生,并教会患者心理放松技巧,让家属多与患者谈心,为患者提供更多情感支持。若患者对术后疼痛过度恐惧,可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减少患者恐惧感。(2)健康结局评价:每日对患者的健康结局进行评估,对结局较理想的患者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对结局不理想的患者,护患双方共同商讨调整干预计划。(3)七步训练法:①训练指征:术后8h若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心电图改变即可开始训练。②训练前评估:训练开始前先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步骤。③训练注意事项:训练期间采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量进行劳累评估,Borg分级>12级,训练退至上一步,训练结束后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心率>130次/min,ST段下移>0.2mV,血压波动>20mmHg(1mmHg=0.133kPa),第2天需暂停训练 ,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具体步骤见表1。
1.3 观察指标 1.3.1 健康行为能力: 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中文版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包含4个分量表,即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和健康责任,每个分量表7项内容,共28项,每项计分0~4分,总分112分,分值越高即健康行为能力越佳。 1.3.2 心肺功能康复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等心肺功能指标变化。 1.3.3 自理能力: 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即自理能力越佳。 1.3.4 生活质量: 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价,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计算,分值越高即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心肺功能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最大代谢当量及最大摄氧量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讨论
健康行为主要指个体为维持身心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益行为,包含适量睡眠、平衡营养、严格戒烟戒酒、科学参加体育运动、积极应对紧张生活环境等 。虽然心脏介入手术效果明显,但治疗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康复效果与其健康行为能力密切相关。有学者随访发现,28.0%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未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36.0%的患者术后未按照要求进行运动锻炼,30.0%的患者术后1年内仅复查1次。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健康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往常规健康教育患者是被动信息接收者,与护士间缺少互动环节,难以调动患者积极性,不利于患者健康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方式至关重要。不同于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实施时护士的角色由教育者、决策者转换为指导者、咨询者,患者被赋予最大程度的决策控制权,有效激发患者的内在动机,从而促进患者发生健康行为的改变。 康复训练同样是心脏介入术后康复的重点,但以往常规康复训练缺少渐进性,患者术后运动耐力较差,不易坚持。七步训练法的出现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心肺功能,常用于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中。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能力总评分、各项心肺功能指标、自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健康行为互动模式配合七步训练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行为及术后康复有良好作用。分析认为,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实施时先对患者进行个体独特性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初步确定护患互动时间及内容,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互动,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健康行为能力对术后康复的益处,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合理健康信念;引导患者共同参与术后运动、饮食等决策管理中,能够充分提高患者健康责任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互动交流,引导患者正确调节心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安适感。此外,健康行为互动模式重点强调对患者的运动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坚持心肺运动,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康复。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还能够帮助患者术后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患者远离疾病诱发因素,有效防止患者再入院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而同时配合七步训练法,根据患者术后康复特点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呼吸运动、床上活动、床边活动、原地踏步、病房小步伐行走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储备能力,降低患者心脏做功,增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训练期间根据患者劳累程度酌情调整强度,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 综上所述,健康行为互动模式配合七步训练法能够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改善其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保障其术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陈倩楠 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