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胡大一教授:构筑心血管病预防的全面防线
作者: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1-10-11


我国心脏康复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医院发展运营模式改变的深层原因,心脏康复事业很快受到重创,一直被边缘化。到 2012 年我带领一批热心奉献这一事业的医生再次走上我国心脏康复事业的新长征路时,国内尚存的心脏康复机构仅有8家,并且大多数难以生存更何谈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当时的心血管医学人力物力主要聚焦在救治,火烧中段,两头不管,病前无落地的预防措施,病后无康复/二级预防。因此补好预防与康复/二级预防的短板,对于落实人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服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我系统回顾分析了发达国家心脏康复发展的历程,认识到心脏康复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1)从“静养”转变为“动养”。20世纪60年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卧床静养6~8周,早期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被视为风险。这期间发达国家的一些研究提示,心血管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医生和护士应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床上、床旁、户内和户外活动或运动,不仅安全,而且有益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疾病复发和再住院。(2)从以运动康复为核心的方案转向综合全面干预。我将之概括为五大处方,即药物处方(落实循证用药,个体化落实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双心医学(精神心理)/睡眠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3)将康复/二级预防与一级预防整合。近 10 年,发达国家的许多心脏康复学术机构更名为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会,许多心脏康复期刊也更名为心血管预防与康复杂志。


脏器康复的发展历程显示,心脏康复一马当先,随之跟进的是肺康复。根据以上情况,我在2012 年做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时,明确提出心肺预防与康复/二级预防的构架和五大处方的内涵。


无论是心脏康复/二级预防,还是一级预防,根本上是构建两条防线:(1)健康生活方式;(2)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从事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团队完全能向一级预防拓展。目前,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糖尿病等的管理可由心脏(或心肺)康复的医保支付。大多数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患者,包括术后患者,都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都是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一级预防中,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也不能仅依靠药物,也要实施五大处方。仅靠药物,忽视非药物的四个处方之后果,必然是药的品种越用越多,剂量越用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不良反应越来越明显,更关键的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失控。药物与非药物干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心血管疾病才能以更低成本、更好的安全性得到有力控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 年发表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为我们将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与一级预防进行整合、融合提供了指导。


构筑心血管病全面防线,迫切需要改革医学学科模式,培养全新人才。1993 年,我离开工作了23年的母校北大医院,到北京朝阳医院创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心内外科、导管室与心功能相关检查一体化的多学科合作科室——心脏中心,一方面解决综合医院心内科相对强、心外科相对弱的问题,推动心内、外科协调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落实患者利益至上,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我提出的口号和要求是:不是心内、外科各自能对患者做什么,而是如何做才对患者最好。如果把1993年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模式称为 1.0 版,今天为了构筑心血管康复全面防线,需要把预防与康复短板补齐,构筑心脏中心的 2.0 升级版,则包括:(1)心内科;(2)心外科;(3)心肺预防康复科;(4)双心医学会诊中心。这充分体现了 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的全新医学模式。


构筑心血管病全面防线,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培养弥合防治裂痕、能统领五大处方的全新人才。当下主要从现有的心内科医生与护士中选拔培养,各人可有所侧重,例如体医融合的人才,双心医学的人才等。从长远看,需从医学教育改革入手,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培养适应健康中国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双学位或多学位人才。我已在黄河科技学院培养毕业了第一个体医融合班的学生。2012 年以来,我们在国内建立了心肺预防康复示范培训基地。全国和地方各学会年年举办培训课程,与国际心肺预防康复学会合作,参与国际网络培训认证;派送国内心内科医生护士到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日本仙台医科大学心脏康复中心等国际知名机构进修学习;组织学科带头人到美国梅奥、Cooper 医学中心,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短期游学访问;每年国际长城心脏病学学术大会常规设立国际心肺预防康复论坛与培训课程等。


努力构筑心血管病预防、救治、康复/二级预防的全面防线,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胡大一教授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年9月第49卷第9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