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对患者的危害主要是降低生活质量、运动耐量降低、活动受限、缩短病人寿命。而鉴于冠心病对患者的众多影响,这也就导致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与护理中出现较多负性情绪,进而影响临床干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双心医学又称心理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心脏疾病与情绪、社会环境和行为相关的科学,在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兼顾病人的心理问题。故本次着重分析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6例于2020 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 AB两组。同时排除沟通障与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性别男女比例区分A组为 26:22,B组为 28:20 ;按照平均年龄区分A 组为(69.65±3.54)岁,B组为(69.15±3.61)岁;按照平均病程区分A组为(8.14±2.67)年,B组为(8.26±2.70)年。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予以A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双心医学模式下展开护理干预,详细包括:(1)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通过 HAMA 与 HAMD量表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然后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主诉情绪,并对其疑惑进行解答,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同时亦可通过音乐疗法来帮助患者舒缓情绪;(2)为患者构建良好治疗与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提升患者对其好感,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3)通过应用患者能接受的宣教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治疗、护理、预防等知识进行科普,提升患者认知,减少因疾病知识匮乏而导致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4)展开科室护患互动,通过鼓励患者、分享治疗成功案例,以及患者相互激烈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5)根据患者身体实情,为其制定运动量合理,循序渐进的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从旁协助与鼓励患者完成各项运动,以加快其康复速度,并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1.3 指标观察
(1)HAMA与HAMD 量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2)MMHI60 量表对比患者心理顾虑评分,分数越低心理顾虑越轻;(3)对比临床疗效,患者心功能改善≥ 2 级为显效;改善 1 级为有效;未见改善或进展为无效;(显效+有效)÷48×100= 总有效率。
二、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
在心理状态评分对比上,干预前不具对比价值(P>0.05);干预前 B 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 A 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
在临床疗效对比上 B 组高于 A 组,在住院时间对比上 B 组低于 A 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
三、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血管内膜发生脂质沉积形成不同程度的斑块而导致血管发生堵塞,阻塞血管远端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或坏死。冠心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这种情况就容易造成病情加重,也容易造成有一定的急性心梗,或者是有一定的猝死的情况发生。
双心医学模式属于新型医疗模式的一种,其强调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将患者心理状态与心脏问题进行紧密连接,并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来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并减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在双心医学模式下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可以养成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而增加体育锻炼则可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有效的心理疏导则可以使患者要积极地接受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放松情绪,从而防止病情继续加重。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双心医学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的积极意义,即B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A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双心医学模式应用到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改善,对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值得被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张涵 叶凤仙 张锡芳
作者单位:大理州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来源:特别健康 2021 年 5 月第 29 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