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 刘辉 来源:吉林医学发布时间:2021-11-03


冠心病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类疾病,严重损害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随着现在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也得到更大的进步,更加有效和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包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质量中的使用。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冠心病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 治疗疗效明显,并且安全。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 2020年1月~2020 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100 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 33~76 岁,平均年龄(54.5±16.5) 岁。 患者心力衰竭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分级,其中Ⅱ级 61 例,Ⅲ级 3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范围 22% ~ 50% ,其中有急性心梗病史的32例,既往行PCI的32例,合并高血压31例,糖尿病26例。对照组50例患者均采用规范的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反搏组50例患者在心力衰竭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脏功能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 :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夹层动脉瘤;急性左心力衰竭;高血压三级以上[ >180/110mmHg (1 mmHg= 0.133kPa)];既往有血小板减少病史、凝血功能障碍及重度贫血;双下肢重度水肿或者皮肤破损。 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规范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ACEI或者 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反搏组患者在标准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 治疗,压力 0.030~0.045 MPa,1次/d,60min/次,连续应用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 疗效标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及以上为明显有效, 提高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变化视为无效。 总有效率 = (明显有效+有效) /总例数×100% 。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 YNHA 分级


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 ,反搏组总有效率为 93.33% ,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LVEDV 及 LVEF、6 min 步行试验比较


反搏组治疗后 LVEDV 及 LVEF、6 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三、讨论


冠心病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类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死因,怎样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采用包括药物治疗的多种治疗手段,虽然改善了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症状,但是,依然有很多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及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体外反搏治疗组50例患者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反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分级改善更加显著,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58% ;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加显著。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是一种非介入、并且无创的治疗方法。 医学界称此方法为“绿色、自然”的疗法。 体外反搏治疗时患者没有任何痛苦,治疗中能够睡觉、接电话、看书、听歌等,是一种很享受的治疗。 在欧美等国临床中普遍用于改善心肌缺血等症状。 虽然体外反搏发明在西方,但是在中国得到更加发展和创新。 中国已经将体外反搏治疗列为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并且在临床使用及研究上达到国际先进。国际及国内从循证医学方面,多次验证了体外反搏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患者的临床效果。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脉动式振荡作用,能够使血液流动更快,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使红细胞的变形力增加,让红细胞能够更好通过心脏的微小血管,加速心脏侧支循环的生成。 随着心肌缺血的好转、心脏微循环的改善及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进一步让心脏细胞血供显著增加,并且加快冬眠心肌的苏醒,达到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目的。


冠心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研究再次证明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延长了其生存时间,增强了其生活质量,减少了死亡率,并且安全便捷,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方法。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刘辉 王现召 郑佳

作者单位:禹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来源:吉林医学2021年10月第42卷第10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