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 徐梦婷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1-12-03



前言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冠心病(CAD)每年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在欧美地区,每年有大约一百八十万人因为CAD死亡,占据全球CAD死亡人数的1/4,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据死亡人数的首位,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CAD,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非常高,严重威胁病患的生活水平与身体素质。随着冠脉介入治疗(PCI)逐渐运用至临床治疗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得大量CAD病患因此获得救治,但是,研究证实给予CAD病患PCI治疗,术后虽然给予科学的药品引导,在一年内的心血管疾病出现概率仍具维持在10-13%,另外,大约10-20%的病患再次出现支架内狭窄(ISP),虽然采用药品土层,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概率也超过5-6%,急诊PCI病患术后无复流状况大约占据12-30%之间。介入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状况,可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得到处理,比如心功能进行性下降、无复流、再狭窄等等,以上问题都能够作为关键原因威胁病患短期预后甚至长期死亡概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完全处理以上难题,提高病患的运动能力与生活水平,使得病患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随着PCI技术运用越发广泛,怎么科学指导病患参加CAD二级防治中,使得病患深入掌握正确合理的心理康复护理,是如今有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证实,护理人员参与心脏健康管理,能够提高病患的康复行为,加速病患痊愈,提高生活水平。本文对CAD病患落实PCI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探究其价值与作用,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参考与借鉴。



一、国内外心脏康复发展经历



欧美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关于心脏护理的概念,1912年Herrick提出心肌梗死病患在治疗完成后要完全卧床2个月,1940年Leviu与Newma分别推出椅子疗法与梗死后的第四周落实心脏康复锻炼,1970年Venger提出心脏康复14步疗法:20世纪初,部分学者觉得心梗后就应当落实心脏康复锻炼。在中国,近几年来,对心脏康复的研究备受社会重视,获得了医学行业人士的认可,李丽青觉得,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充分减少CAD病患PCI术后死亡概率与并发症,加速病患痊愈。赵爱红觉得,对病患落实初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充分提高病患的运动效果与生活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程度,减少二次住院概率。



二、心脏康复护理的概念界定。



心脏康复护理指的是在全方位评估前提上,采用戒烟、心理调整、营养支持、药品引导、康复锻炼等等,促使病患在CAD各个阶段均能够获得科学的护理计划,重点囊括对病患的综合评价、戒烟戒酒、加强锻炼、转变生活方法、健康引导、心理辅导、营养支持与对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管理等等,促使病患能够重新回到日常生活。,指导病患完成工作。



三、 心脏康复护理的重点



(1)护理评估:第一,需要对病患的一般资料开展综合评价。第二,对病患的运动能力落实评价,囊括平衡、柔韧、素质、耐力等等,依据评价成果给病患设计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紧接着对病患开展心理评价,掌握病患的心理状况,找出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让病患维持良好的心态来参与治疗。


(2)运动护理:心脏康复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运动护理,其价值与作用已经获得了诸多研究的证实,恰当的运用能够提高病患冠脉血供与弹性,改善病患血管的自主调整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概率。运动护理对CAD病患的康复有着不小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病患的日常工作生活水平,综合评价病患危险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囊括运动次数、时长、强度、种类等等,以有氧运动为基础,整个运动分为预备、落实、恢复三个方面,务必要重视各个时期的特征,运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运动过程中重视方法、强度、时长、次数等等,梁丽芬等觉得运动锻炼维持在一星期五次最佳,每次最短30分钟,从而实现预期消耗与心率最合理,维持半年,对高危病患应当开展监督的运动护理。


(3)优化生活方法:研究人员对PCI术后病患开展调研,觉得生活方法对预后有直接影响的人大约35%,其中大多数最重视的是运动护理对预后的价值与作用,但却忽视了饮酒、吸烟、高血压等其他原因的影响,所以科学安排睡眠时间、运动保持规律、戒烟酒、合理饮食的生活方法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此外,还可以对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的并发症有一定缓解效果,也是降低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有效策略。


(4)心理护理

CAD是如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其整个出现过程与心理原因有着直接联系,比如慢性压力、焦躁、抑郁等等,以上负面情绪哪怕相互单独存在,却也会时常相互影响,最终一同体现负面效果。心理康复护理能够充分缓解病患心理状况,使得病患朝着正面的方向前进,能够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优化病患预后。此外,给予合理的健康教育,使得病患对病症的整个发展历程有深入的认知,建立治疗信心。



四、康复形式



在院内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介入治疗时期,术后患肢制动12小时,之后被动翻身,一天之后通过医务工作人员指导活动,从简单到繁琐,依据床上、床边、室内、走廊的流程,运动量要合适,杜绝强度过度,第二个时期是从治疗后第三天开展,依据病患的CAD种类差异设计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运动量从小到大,逐渐提高,一旦运动过程中发生胸闷、气促、胸痛等病症必须即刻停止,依据病患心率的改变来提高减少运动的强度,第三个时期是在第二个时期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运动量,运动方法大多数通过脚踏车或者徒步前行,逐渐延长运动时长、距离、速度。一般的康复区域在家庭中,通过自我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亲属配合实现,相应研究证实,在家庭开展康复护理的病患生活水平与运动耐力均明显高于没有落实家庭康复护理的病患,此外,家庭康复护理运用后能够发现这是病患对院内康复第二个时期的一种逐渐性提高,优化了生活方法,减少了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概率,各个研究均表明心脏康复护理对CAD病患PCI术后康复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展望



薛玉文等研究表明,我国CAD病患特别是第一次落实PCI治疗的病患,自主管理能力不足,但是其与病患术后生活水平呈正比,所以应当提高对病患的教育,锻炼病患的自主把控能力。此外,对康复标准落实完善,提高样本研究数量,延长随访时长,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研究人员对护理组临床路径与病患组临床路径落实比对,在病患出院后6-12个之间分别开展随访,成果证实护理组病患生活水平与运动能力均明显强于病患组,证实了在心脏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价值与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心率、血压、活动平板实验评价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出现次数作为康复训练的评价标准,而国内研究也表明,早期活动平板运动测验能够作为冠心病介入术后康复与预后的评价指标。可是,目前我国仍旧匮乏大样本数量的研究报告,同时访问时间较短,所以,仍旧需要深入探究实验,进而为我国冠心病治疗带来一定帮助。


结语:依据上述,各个研究所开展的探究,均表明了心脏康复护理的价值与作用,其不仅仅是对运动的引导,也包含了对病患的综合评价、戒烟戒酒、生活方法的转变、健康辅导、心理指导、营养咨询、血糖、血压、血脂与体重的管控等等,在国外已经开始实践,不仅仅可以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减少长期再狭窄的出现概率。在国内,这一护理模式的运用较为不足,对这一类的研究也不够规范、不够全面,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应当与国内所需相结合,探究符合国内PCI病患术后的护理模式,是我国医疗人员目前最为艰巨的挑战。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徐梦婷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护理园地2021年07月第30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