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该疾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长期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器质性病变。该疾病严重会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以研讨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在2019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40,包括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在46-71之间,平均年龄(58.5±3.2),对照组19,包括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在46-70之间,平均年龄(58.0±3.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护理:(1)护理人员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述冠心病相关知识及疾病预防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产生、发展以及治疗有更深入了解,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康复护理,医护人员针对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专门的心脏康复训练运动康复急救方案,每次康复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监测,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采取紧急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协助和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步行训练,根据身体情况控制步行时间。步行运动结束之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氧呼吸运动,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将两臂做伸直、屈伸动作,同时缓慢抬高、放下,手臂与胸部平行,胸部向前倾斜,做扩胸运动,反复运动几次,腿部抬高,做踢腿运动,使血压、心率慢慢平复、稳定。患者恢复一周左右,将步行次数和速度进行调整,先步行30s,再进行加速行走运动,运动完成后,做有氧呼吸运动,进行吸气、呼气训练,使身心舒展,将心率控制在稳定水平,指导患者多做平衡运动训练,每次坚持20分钟。(3)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为其制定专门的营养饮食计划,少食多餐,饮食要粗细搭配,控制食用盐的摄入量,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与维生素多的食物,来增强免疫力,同时给予用药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具体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做好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监督工作。(4)安抚情绪,了解患者身心发展状况,以讲述一些治愈的案例,来缓解其恐惧心理。(5)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出院后也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康复锻炼,不要随意对服药的用法和计量进行改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指标越高,心功能改善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自主服药评分、健康知识认知评分、自我检测评分、合理运动评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自主认知水平越高。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职能,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改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冠心病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记录,LVEF水平、LVEFDD水平、6MWT水平、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自主服药评分、健康知识认知评分、自我检测评分、合理运动评分属于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LVEF评分、LVEFDD评分、6MWT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LVEF评分、LVEFDD评分、6MW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主认知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自主服药评分(81.64±12.26)、健康知识认知评分(86.68±10.73)、自我检测评分(83.38±13.36)、合理运动评分(85.16±11.64),对照组患者自主服药评分(71.58±10.38)、健康知识认知评分(74.18±9.47)、自我检测评分(67.52±12.57)、合理运动评分(75.28±13.48),组间比较,t/P依次为(3.9607/0.0002、5.5241/0.0000、5.4682/0.0000、3.5085/0.0000),且实验组患者自主服药评分、健康知识认知评分、自我检测评分、合理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三、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死亡率较高,同时患有高血压、情绪不稳定、吸烟、饮酒等都是引发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缺乏了解,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对该疾病达不到有效控制。临床上采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且长期坚持服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同时也对患者的身体各器官造成损伤,会产生较小的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极大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介入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重要性,该措施可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是对现有护理模式进行的改革,该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高水平的知识培训,对患者病情进行专业的评估,为患者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准确的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映。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讲座,向其讲解冠心病危害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其认知度;护理人员详细地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提高其服药自主性,护理人员对其讲述临床治愈案例,缓解其恐惧、焦虑心理;通过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监测、饮食、运动指导,可以对心脑疾病进行有效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通过对其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心脏供血速度,减小血管内阻力,能够促使血管收缩、舒张水平保持平衡,有效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及心脏和骨骼的耐受力;通过对其制定有氧呼吸方案,使其身心得到舒展,有效地将心率控制在稳定水平。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LVEF评分、LVEFDD评分、6MWT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LVEF评分、LVEFDD评分、6MW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自主服药评分、健康知识认知评分、自我检测评分、合理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正确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发挥了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采用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水平、提升自主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杜晋娥 邵利辉 秦佩
作者单位:长沙市第四医院
来源:护理园地2021年09月第3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