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病例分享 |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体会
作者: 余银翎等 来源: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9

前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冠心病严重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CABG技术已日趋完善并得到广泛推广,CABG术后患者数量逐年上升。CABG术后是心脏康复的适应证之一,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均指出,CABG后应立即进行心脏康复。受患者本身基础疾病及手术方案的不同(选择的桥血管部位不同),康复处方的制定也有所变化,特别是针对危重病人的康复处方制定更应慎重。本文就一例CABG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方案制定及疗效作出报告,为今后此类患者心脏康复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一、病历资料


患者邓xx,男性,68岁,因“反复胸闷、呼吸困难10+年,复发15天”入院。患者10+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有紧缩感,以心前区为主,持续时间约3-5分钟,休息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活动、饱食后加重。先后于左主干、左回旋支共植入支架5枚。15天前患者明显诱因感上症复发,休息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不明显,遂就诊于我院。既往史:8+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厄贝沙坦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血压;3+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月“肺占位性病变”病史,现偶有咳嗽、咳痰,量少难以咯出。入院查体: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散在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查心电图回示:1.窦性心律(HR70次/分);2.电轴不偏;3.ST-T改变。心肺五联回示:MYO157ng/ml;BNP129pg/ml。冠脉造影回示:左主干:血管粗大,远段粥样斑块浸润,约20-30%狭窄。左前降支:血管粗大,开口后原支架内再闭塞。左回旋支:血管粗大,开口处粥样斑块浸润,约90%狭窄,OM开口处粥样斑块浸润,约95%狭窄,远段血流TIMI3级。右冠状动脉:血管粗大呈优势型,弥漫性粥样斑块浸润,最窄处约30-40%,远段血流TIMI3级。患者多次行PCI术,现存在支架内再闭塞,病变处支架内膜增生严重,故建议患者行CABG术。后患者于外院行CABG术,手术顺利,术后于我院心脏康复中心行系统心脏康复治疗。


运动评估:患者行运动康复前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评估心肺功能。结果显示:最大功率:87w;最大运动负荷(Metsmax):5.1;最大摄氧量(VO2max):17.6ml·min-1·kg-1;最大氧脉博:8.7ml/beat;最大心率:127次/分;无氧阈功率:50w;无氧阈Mets:3.4;无氧阈VO2:12.0ml·min-1·kg-1;无氧阈心率118次/分。患者危险分层为中危人群。


运动康复:(1)呼吸训练:每日进行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以及形意吐纳操等方式,以恢复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2)有氧运动:①运动方式:以功率踏车为主;②运动强度:功率踏车的起始功率为无氧阈时功率的50%,逐步增加至无氧阈功率后维持,运动期间心率不超过110次/分;训练过程中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Brog分级)为11-13;③运动时间:每次热身运动5min,达无氧阈功率后维持15-20min,总运动时长在25-30min,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3)抗阻运动:上肢抗阻运动强度为30%-40%1RM,下肢抗阻运动强度从30%1RM起始,逐渐增加直至40%-50%1RM。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交替训练,每次选择8-10组肌群,重复动作12-15次,时间在10-15min,每周2次。(4)中医康复:在护士指导下完成每周3-5次八段锦。


药物、营养及心理处方:①替格瑞洛片、铝镁匹林片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脂稳斑;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曲美他嗪片抑制心室重塑。②营养处方:患者运动前微型营养评估(MNA-SF)得分11分,提示营养不良。予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③心理处方:患者运动前综合医院抑郁情绪量表得分5分,无抑郁状态,运动前由医师给予患者专业疾病认知宣教,注意患者情绪变化。


二、结果


患者共完成36次运动康复,自觉胸闷、心慌症状较运动前好转。复查心肺运动评估结果:最大功率:96w;最大运动负荷(Metsmax):5.9;最大摄氧量(VO2max):19.6ml·min-1·kg-1;最大氧脉博:8.8ml/beat;最大心率:133次/分;无氧阈功率:67w;无氧阈Mets:4.4;无氧阈VO2:15.4ml·min-1·kg-1;无氧阈心率119次/分。


三、 讨论


CABG术后是心脏康复的适应证之一,国内外康复指南均把CABG术后心脏康复作为IA类推荐。CABG术后康复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心肺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较少再住院率及MACE发生率等。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首先应评估运动风险,包括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肌肉力量评估等,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同时,手术部位、血运重建程度等也决影响了运动处方的制定。对于CABG术后患者,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即可进行呼吸训练,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包括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形意吐纳操等,呼吸训练对于刚做完手术的I期康复患者十分重要。当患者渡过急性期并排除康复禁忌症后,即可开始早期肢体功能恢复训练。CABG为冠状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时的手术治疗方式,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特别注意桥血管的部位:选择大隐静脉(下肢)作为桥血管时,术后应及时抬高取血管的下肢,通过弹力绷带加压、间歇性气压治疗、弹力袜等方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尽早恢复下肢功能。取血管过膝者应避免过早进行屈膝动作。选择乳内动脉及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时,应避免过早活动上肢,可通过手指屈伸、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肘关节屈伸等方式避免长期指导导致的上至肿胀等。本患者手术以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于我院行康复训练时间为术后三个月,下肢功能已基本恢复,但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仍应注意避免过度屈伸下肢。


对于CABG患者,有氧训练仍是运动康复的基础,大量研究已证实有氧运动对CABG术后恢复的益处。有氧运动以低/中强度运动为主,从下地步行开始,逐步过渡至床旁踏车,运动时间从5min开始,逐步增加至10-20min,期间RPE控制在11-13之间,心率不超过静息心率增加20次/分。出院后长期于康复中心行系统康复训练,以中强度运动训练为主,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走、踏车、游泳、跑步等,运动强度在40%-60%VO2peak,运动时间为20-30min/次,3-5次/周。对心肺功能相对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但应在监测下进行。此外,中医特色康复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作为辅助运动方式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肢体柔韧性。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CABG术后患者由于取桥血管的部位位于四肢,术后需制动一段时间,肌肉力量训练及抗阻运动可帮助恢复肌肉力量。运动方式可选择哑铃、握力器、脚踝负重训练等。心功能I级(NYHA分级)的患者,运动强度在50%-60%1RM,心功能II-II级的患者,运动强度在40%-50%1RM。运动时间每次15-20min,每周两次。


CABG患者可出现桥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术后因长期服用心血管二级预防用药及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此基础上规律的运动训练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对患者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也应积极控制管理。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减轻体重。本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通过规律用药及运动,目前血压已得到良控制,鼓励患者坚持长期居家康复,坚持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


针对CABG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以及心理状态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对于I期康复的患者,应尤其注意保护取桥血管的肢体,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药物、心理、戒烟、睡眠处方多管齐下,以达到缓解症状、提高心肺功能、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余银翎[1]李杰凤[1]舒华[2]

作者单位: 贵州中医药大学[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

来源:临床研究饮食保健2021年11月第4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