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 马敬 等 来源:现代实用医学发布时间:2021-12-23

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不断增大,从而加重心肌血流灌注不足、管腔狭窄等,而斑块性质发生改变会造成局部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激活,而加重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常给予他汀类降脂药、强心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从而稳定粥样斑块、拮抗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起到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的作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本研究探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疾病者,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1.5±6.7)岁;平均病程时间(1.61±0.51)年。实验组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71.4±6.7)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53±0.47)年。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有氧运动,根据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制定放松训练及有氧运动方案,6MWT≤300m者主要以步行运动为主,20~30min/次,每周训练2~3次;6MWT>300m者,步行运动15min/次,手臂摇车10min/次,自行车运动10min/次,每周训练3~4次。患者每周不进行训练时,进行放松训练,保持舒适的静坐或平躺姿势并采用鼻呼吸,保持内心平静、全身放松,持续20~30min/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训练前首先测定单次最大负荷(1RM),训练强度首先设定为50%1RM;训练8周后训练强度增加到60%1RM。训练动作主要有下肢、上肢肌群及腰背部、腹部肌群锻炼的9个动作(推胸练习、肩上推举、肱三头肌伸展、肱二头肌屈曲、下背部伸展、背阔肌下拉、小腿抬高、腹部紧缩、股四头肌伸展)。训练第1~4周,每个动作一组完成,然后重复10次收缩;第5~8周逐渐增加到每个动作重复15次收缩;第9~12周,训练动作减到4个(推胸练习、肩上推举、肱三头肌伸展、肱二头肌屈曲),两组完成,重复10次收缩,组间休息1min,每次收缩持续3s以上。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6MWT:于治疗前后检测6MWT。(2)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治疗前后采用MLHFQ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21个问题,每个问题评分0~5分,总分105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高。(3)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型号:HP5500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4)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LHFQ评分和6MWT比较


治疗前,两组MLHFQ评分和6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LHFQ评分显著降低,6MWT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见表1。


61c1420c6d984.png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LVESD和LVEDD值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见表2。


61c142227f0e9.png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和cTnⅠ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和cTn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均P<0.05)。见表3。


61c14235693da.png


三、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过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及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

乱等多种因素联系密切。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最简便、最基础的康复手段。有氧运动的优势:(1)能够对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危险因子起到防控作用;(2)能够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功能与结构;(3)能够稳定冠状动脉斑块;(4)能够增加血液的流动性从而减少新发病变;(5)具有增加冠状动脉弹性和管径的作用。抗阻训练属于次极量运动实验,有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及心脏泵血能力,从而改善心功能。抗阻训练能部分逆转骨骼肌异常代谢,有助于机体外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肌耐受性及骨骼肌功能,降低运动状态下的过度通气,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耐量,改善患者机体失适应状态。


本研究两组治疗后MLHFQ评分显著降低,6MWT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这提示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6MWT,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心排血量。两组治疗后LVESD和LVEDD值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这提示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NT-proBNP主要是由存活的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水平升高与心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心脏生理功能的代偿状态。cTnI是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体内cTnI水平较低,当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和缺氧,出现心肌损伤时cTnI水平升高。本研究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均P<0.05)。


综上所述,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心排血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马敬,朱利月

作者单位:浙江医院

来源:现代实用医学2020年11月第32卷第1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