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递增式康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海鸽 等 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发布时间:2022-01-1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其发生率持续升高,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唐莲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功能互相关联,一方面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整体心肺功能,造成运动耐力、心肺功能降低,且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有效的康复运动则可改善心肺功能、利于疾病转归。目前,有关CHF的康复方案多是根据疾病共性制定,缺乏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递增式康复干预措施是根据患者所处阶段制定,与患者当前病情、机体耐受程度匹配度较高,故患者容易坚持完成,从而保证了干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递增式康复干预对CHF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26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的CHF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Ⅲ级;(2)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3)合并其他类型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主动脉狭窄、肢体功能障碍者;(5)伴有致命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63)和对照组(n=6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NYHA分级、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第202103-12号),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吸氧、调节血压等,叮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干预方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干预,具体如下: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床旁活动(包括踏步、步行)、爬楼梯等,根据患者机体状况选取运动方式、明确运动量。开展康复运动干预前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确保患者合理运动;康复运动期间同步进行生活指导、健康宣教,并全程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及心率,若患者出现明显疲劳、发绀、面色苍白、胸闷、胸痛等症状,则应立即告知医师采取对应处理,出院前进行常规出院指导。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取递增式康复干预,具体如下:(1)院内康复干预:通过认知干预、健康宣教等使患者掌握CHF发病机制、日常注意事项、相关康复知识,树立康复信心;由护理人员系统评估CHF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制定健康宣教方案;通过护理人员讲解、患者复述的形式进行CHF康复干预相关内容的宣教,包括基本知识(CHF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发作前兆、治疗方式、预后转归等)、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注意事项、用药知识、运动锻炼(由主治医师对CHF患者心脏康复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并确定运动处方),强调酗酒、吸烟、情绪激动和精神过度紧张与CHF的关系,告知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合理治疗、适当运动可有效控制病情,从而提高其配合程度;出院前分发健康教育手册,并告知患者记录每日康复日记(包括血糖、血压、运动情况、排便次数及颜色、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等)。(2)出院后康复干预: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视频通话形式指导患者规范、坚持锻炼,初始阶段可进行两次适应性6min步行试验,中间休息约1h,计算两次6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的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制定训练方案:①第1周基础运动量设定为6MWD基础值的10%~20%,指导患者在小区或周边公园进行步行训练,运动时控制心率不超过休息时心率的5~10次/min,以每次运动后感觉精力正常为宜;②第2周开始参照患者机体状况将运动量增加至3000~4000步,控制持续训练时间<30min,正式训练前先热身5~10min,可将伸展关节、慢走作为热身运动,1次/d,3~4次/周,随后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院外康复期间每周通过微信视频通话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院外康复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后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储备心率、最大运动时间、氧脉搏、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无氧阈、最大运动负荷及6MWD。采取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LVEF、储备心率;采用合肥健桥医疗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FGY-200型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最大运动时间、氧脉搏、VO2max、无氧阈、最大运动负荷;6MWD通过6min步行试验测得。(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后生活质量,依据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范围0~105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干预后随访1~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1、2、3个月再入院情况。(4)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该量表包含19个条目,满分95分,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7~85分为一般满意、<67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心肺功能指标


时间与方法在LVEF、储备心率、最大运动时间、氧脉搏、VO2max、无氧阈、最大运动负荷、6MWD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LVEF、储备心率、最大运动时间、氧脉搏、VO2max、无氧阈、最大运动负荷、6MWD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LVEF、储备心率、氧脉搏、VO2max、无氧阈高于对照组,最大运动时间和6MWD长于对照组,最大运动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1e634e580794.png



2.2 MLHFQ评分


时间与方法在MLHFQ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MLHFQ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61e634678c1ba.png


2.3 再入院率


两组患者干预后1、2个月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60/63),高于对照组的82.5%(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见表5。


61e6347a76e5b.png


61e6348c32c40.png



三、讨论


CHF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既往研究指出,CHF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康复运动干预方案极为重要,但CHF患者的传统康复运动干预方案多是依据疾病共性所制定,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病情所处阶段的具体特征。同时,CHF患者出院后因缺乏有效的护理管理而导致其康复依从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进而对患者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递增式康复干预是根据CHF患者病情所处的具体阶段针对性制定的康复计划,其可为患者提供程序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医疗照护服务,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通过微信视频通话形式进行院外监督指导。崔杰研究结果表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递增式康复护理路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LVEF、储备心率、氧脉搏、VO2max、无氧阈高于对照组,最大运动时间和6MWD长于对照组,最大运动负荷大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递增式康复干预有利于恢复CHF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康复运动干预是CHF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系统的运动干预可减弱或阻滞CHF发病时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力衰竭发病的始动环节,并调节外周血液循环,下调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增强骨骼肌代谢能力。递增式康复干预可确保患者充分意识到在对应阶段应采取何种康复运动措施,康复目标较明确,且运动内容与患者机体耐受程度相匹配,进而容易实现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锻炼。同时,递增式康复干预还可提高护理效率及操作规范性,优化干预流程,且依据时间确定康复计划,综合患者个体状况调整康复措施,利于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保证康复运动干预效果,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不良后果。此外,院外康复干预期间,每周通过微信视频通话形式对CHF患者进行随访,以及时掌握患者康复依从性、机体功能康复情况,及时纠正患者不当之处、调整干预方案,保证康复干预计划有效、正确、有序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递增式康复干预在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原因可能为递增式康复干预措施合理、运动量适宜、易被患者接受,可保证患者积极、合理运动,进而改善心功能、外周血液循环,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避免患者再入院。


综上所述,递增式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所得结论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张海鸽,秦超师,赵依婷,曾迪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年8月第29卷第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