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属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冠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复杂,预后效果不佳。临床治疗冠心病多采用药物对症干预,部分患者用药后症状反复发作,临床疗效不佳。增强型体外反搏属辅助循环装置,是冠心病治疗的全新方案,具有无创的特点,治疗期间通过序贯加压的模式可促进主动脉血液回流,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肌缺血,并能够控制冠心病相关炎症反应,有助于提升冠心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究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总结评估我院患者相关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系统性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于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范围设定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择取样本来源为此时间段内就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将9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跨度区间值51~77岁,平均数(63.38±3.0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跨度区间值52~75岁,平均数(63.29±3.01)岁,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狭窄超50%,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肺动脉压升高、主动脉重度或中度关闭不全、心律失常未控制、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冠心病药物治疗干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次,单次用药剂量设定为0.1g,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单次用药剂量设定为20mg,以调节血脂。依据患者病情每日口服依那普利20mg、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美托洛尔47.5mg,治疗期间定期测定患者血压及心率指标,依据测定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用药方案,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利用我院增强型体外反搏器实施治疗干预,反搏气囊冲压设定为0.3~0.4kg/cm2,舒张波与收缩波比值下限为1.2,每日治疗1次,单次治疗时间为60min,共需完成36次治疗。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相关指标,包括LVEF(左室射血分数)、LA(心房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V(心室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等。利用荧光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BNP(脑钠肽)指标,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ET(内皮素)指标。利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二、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相关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相关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为94.08±2.76,对照组为82.25±3.17,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三、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为冠心病,其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患者受冠脉粥样硬化影响,管腔闭塞狭窄,心肌血液灌注量不足,继而导致大量心细胞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案以药物干预为主,部分患者停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整体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增强型体外反搏属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具有无创的特点,其内部结构以充气囊套为主,可对臀部、大腿及小腿进行包扎。增强型体外反搏器工作状态下,心电R波可对其产生触动作用,充气囊套经由患者小腿、大腿、臀部等区域进行序贯模式充气,可对下肢静脉系统及动脉系统产生较强的挤压作用,当患者进入心室舒张期,被挤压的动脉血流可产生反流作用,进入患者上半身,继而增加心肌及脑部血液灌注量。同时,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对下身静脉系统的挤压作用能够增加右心静脉回流量,进而显著增加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强型体外反搏器能够在心脏收缩期进行多组气囊同步排气,全面开放臀部与下肢的动静脉血管,并能够对主动脉流出血流产生良好的收纳作用,显著降低主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将其心肌耗氧,改善心功能。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安全有效,整体操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大部分患者可耐受,将其应用于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分级,提升运动时间,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另外,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供血状态,将其高危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提升运动心功能,将其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可发挥不同治疗方案间的协同,有助于提升治疗干预效果,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干预总结分析本研究数据内容,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脏结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经超声检查可见左心室形态异常,LVEF指标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增加,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利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干预可显著改善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并能够对心房重塑产生抑制作用,提升左心室顺应性,继而增加左室舒张内经济回心血量,显著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使LVEF指标升高。BNP属于神经内分泌激素,可用于评估心室肌厚及心肌细胞肥大,ET属于动态类物质,可诱导心肌重塑。研究组患者BNP、E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可认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抑制心室肌厚及心肌细胞肥大,控制心肌重塑。同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可认为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及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进而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由此可知,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LVEF值及生活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首多因素影响,就诊患者总体数量较少,未能与地区内同类型数据内容对比,持续开展时间较短,增强型体外反搏临床效果仍需持续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王宗连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康复医院
来源:医学食疗研究2021年10月第22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