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已知康复运动可改善机体心肺功能、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但冠心病患者因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运动耐量下降,过度训练可能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以往临床常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但该方法仅监测心电图,在评估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中效果欠佳。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新型运动耐力评估系统,可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呼吸参数和心电图,同时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文探讨心肺运动试验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脉造影确诊;认知功能正常;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未接受过冠脉介入治疗。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严重主动脉狭窄、疑似主动脉夹层等运动禁忌证。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45~67岁,平均(53.71±3.12)岁;病程1~9年,平均(6.03±0.41)年;体质量指数18~25kg/m2,平均(22.98±0.75)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50例,Ⅲ级34例;冠脉狭窄程度:轻度49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
1.2 方法
指导患者坐在电磁负荷功率自行车上,佩戴呼吸面罩,连接心肺功能测试仪,采用连续踏车斜坡式运动,静息期3min,无负荷热身期3min,踏车速度控制在50~60r/min,运动期以10~20W/min幅度逐渐增加功率,在8~12min达到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强度。运动测试中使用心肺功能测试仪监测患者无氧阈值(AT)、最大心率 (HRmax)、峰值氧脉搏(PeakVO2/HR)、最大摄氧量(VO2max)等参数,同时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预后情况。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等事件为预后不良,反之为预后良好。(2)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 (AT、HRmax、PeakVO2/HR及VO2max)水平。(3)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4)比较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冠脉狭窄程度:<50%为轻度,50%~75%为中度,>75%为重度。(5)分析心肺运动试验分级(Weber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其中,WeberKT分级分为4个级别。A级:无心功能损害,VO2max>20mL/(kg·min),AT>14mL/(kg·min);B级:轻度心功能损害,VO2max16~20mL/(kg·min),AT11~14mL/(kg·min);C级:中度心功能损害,VO2max10~15mL/(kg·min),AT8~10mL/(kg·min);D级:重度心功能损害,VO2max<10mL/(kg·min),AT<8mL/(kg·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r值绝对值>0.3表示存在显著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预后不良发生情况
随访1年,8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预后不良21例(25.00%),其中心绞痛发作再住院10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5例,无死亡病例。
2.2 不同预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比较
预后不良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 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比较
NYHAⅠ~Ⅱ级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均高于NYHA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比较
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Weber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eber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均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见表4。
三、讨论
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预后,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康复运动锻炼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延缓骨骼肌功能退化,减少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下降,运动强度过大可导致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确定运动强度。常规的NYHA心功能分级主要根据患者日常活动时心脏症状确定,不够精确,而冠脉狭窄程度需通过冠脉造影确定,有一定创伤性。
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通过运动时监测患者呼吸参数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方法,不仅能够预测患者可承受的最大运动强度,还有助于预测远期预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中,AT是反映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机体利用氧能力的指标;HRmax反映心血管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对负荷;PeakVO2/HR能间接评估摄氧情况和心肺功能;VO2max与极限运动情况下机体最大摄氧能力相关,可反映心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表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对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NYHAⅠ~Ⅱ级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均高于Ⅲ级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AT、HRmax、PeakVO2/HR、VO2max值比较,轻度>中度>重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肺运动试验Weber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均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分析原因为心功能Ⅲ级、重度冠脉狭窄及WeberKT分级较高的患者心功能损伤较严重,冠脉斑块进展相对较快,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此外,心肺运动试验WeberKT分级较高的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差,通常难以坚持康复运动锻炼,不利于控制疾病进展,患者更易发生预后不良。因此,对于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较差的患者,需要加强疾病监测,督促其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坚持运动,以延缓冠脉斑块的进展,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Weber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均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临床应据此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康复运动。
参考文献(略)
作者:赵琳,王静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
文章来源:《中国民康医学》2022年5月第34卷半月刊第9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