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冠心病患者的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
作者: 孙婧 等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发布时间:2022-10-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研究显示,冠心病急性发作期后应用康复干预措施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但干预方案的标准尚未统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分析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2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47~82岁,平均(62.18±2.08)岁;病程1~24年,平均(8.02±94)年;合并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20例,吸烟62例,饮酒4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住院治疗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均完成了临床治疗及出院后随访。排除标准:①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②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③失访或资料不准确者。


1. 2 研究方法


将124例患者根据冠心病康复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参照《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年)》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的护理干预。(1)运动训练: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运动种类、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必须合理,患者能够耐受,且要循序渐进地完成,运动过程中以微汗可耐受状态为最佳,忌大量过度运动。①运动前准备:充分热身5~10min后可进行运动。②运动种类、运动时间、时间段及频率:患者可进行脚踏式功率自行车(10~15min为最佳)和简易器械(10~15min为最佳)锻炼,最佳时间段为10:00—11:00或16:00—18:00,每次合计运动时间以0.5h最为适宜,每周运动次数不少于3次,共进行4周的运动训练干预。③训练中注意事项: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运动过程中心率以130次/min为最高上限。对于>60岁的患者,年龄每增高10岁,运动过程中心率应下降10次/min。④训练后注意事项:运动结束后,建议患者缓慢倒踩脚踏车5min以放松肌肉。(2)呼吸训练:通过扩胸、弯腰、四肢活动等锻炼呼吸功能,指导患者坚持做以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操,并详细告知其好处和目的,让患者可以正确理解呼吸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获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每天进行2次腹式呼吸,干预时间为4周。同时,观察组患者还要接受心理矫正行为疗法,即教导患者如何进行肌肉的放松以及减压,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所有观察组患者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均由2名康复科医师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


1.3  观察内容


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①心肺功能:采用K4b2型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对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功能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同时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D)。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项量表的测量及评定维度主要有7个,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量表总分100分,评定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病程、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合并疾病、生活史及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及6MWD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VE/VCO及6W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及6WM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VE/VCO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6350b86ae2f88.png


2.4 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20%(P<0.01)。见表4。


6350b85ad091d.png


三、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多采取以药物或非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的保守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发现,系统性的心肺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症状以及心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系统性心肺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1),提示系统性心肺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优势更显著。


SF-36量表是依据中国人群综合特征而修订的健康调查表,对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系统心肺康复训练以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为基础[,实施规律的、系统的运动疗法和呼吸训练,对心肺的残障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性的规律运动和呼吸训练可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促进侧支血液循环,调节血管张力,改善动脉顺应性,进而达到提高心脏供血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最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冠心病致死率。此外,系统性的心肺康复护理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情绪波动,改善不良情绪,建立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孙婧[1]李萍[2]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康复中心[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2]

文章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