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赵书琴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发布时间:2022-10-2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属于心肌损伤疾病,多由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因素所致,可引发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既往临床常采用扩张血管、调节神经内分泌药物和利尿药等方式治疗CHF,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患者肌肉萎缩、体力衰退,不利于其预后,因此进行适量康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常规康复训练虽可起到一定效果,但因缺乏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与现代康复理念适应性减低。运动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心功能进行专项功能训练,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行运动康复训练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0~64岁,平均(50.36±4.1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CHF病因,冠心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3岁,平均(50.24±4.2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8例,Ⅳ级9例;CHF病因,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9(审)025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有关CHF诊断标准,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症状,及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部啰音等体征;经超声心动图、X线等检查确诊为CHF;经过完善的药物治疗,且病情稳定者;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2)排除标准:伴躯体活动障碍患者;伴血液系统功能异常患者;伴免疫功能障碍患者;伴精神功能异常患者;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能影响运动康复训练进程疾病者;急性心力衰竭或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常规治疗方案


入组后,所有患者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包括需预防、识别与治疗可引起或加重CHF的特殊事件,特别是感染;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限制钠盐摄入量(一般<2g/d);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者,液体摄入量<2L/d;口服呋塞米片(国药准字H13021856)利尿,20mg/次,1次/d;口服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55813)扩张血管,起始剂量为2.5mg/次,2次/d,常用维持剂量为10~20mg/次,2次/d;口服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10811)改善症状,起始剂量为20~40mg/次,2次/d,常用维持剂量为160mg/次,2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32025391),起始剂量为6.25mg/次,2~3次/d,之后根据医嘱每数日至一周一次增加6.25~12.5mg,2~3次/d,最大剂量可用至50~100mg/次,2次/d,最大剂量≤300~400mg/d;口服地高辛(国药准字H37020332)强心,常用0.125~0.5mg/次,1次/d,7d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若达快速负荷量,可每6~8小时给药0.25mg,总剂量0.75~1.25mg/d,维持量为0.125~0.5mg/次,1次/d。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训练。(1)训练前先指导患者行6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选取空旷且长度约30m走廊进行训练,于走廊两尽头与中点处放置座椅,用作标记以及患者休息。试验前带患者提前熟悉路径与环境,并告知患者试验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而后指导患者以最快速度从走廊起点处出发作往返步行,记录患者6min可完成最大距离。试验全程应于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试验现场应配备除颤仪等抢救设备,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而后以患者6MWT结果为依据制定训练方案:第1天,术后第1天绝对卧床,根据患者情况对远端肢体进行轻度活动,还可指导患者踝关节、腕关节的非阻抗运动及腹式呼吸训练,5~10次/min,3次/d,患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床上用餐,指导患者坐便器使用方法;第2天,指导患者病床上坐位,指导并帮助患者抬高上身,持续2min,每天3次,抬起高度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四肢活动,每次10min,每天3次;第3天,指导并帮助患者站立、坐下的训练,每次10min,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及时间;第4天,指导并帮助患者在床旁缓慢行走,步行距离50~90m,每天2次,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及次数;第5天,指导并帮助患者在走廊内缓慢行走,步行距离增加至100~150m,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可逐渐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每天2~3次;第6天,指导并帮助患者在走廊内缓慢行走,步行距离增加至200~300m,上下楼梯训练次数增加,每天3次。患者在训练期间均由护理人员及康复师陪同,患者出现不适,应停止训练。(2)体外反搏:采用上海康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进行体外反搏治疗,设定仪器压力为0.03~0.04MPa,指导患者躺于治疗床上,分别于小腿、大腿以及臀部捆绑压力包,于心脏舒张期压力包按小腿、大腿、臀部顺序充压,于心脏收缩期压力包泄压,持续进行50min,1次/d。(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脂肪、蛋白质及糖分摄入比例协调,保证营养均衡,膳食科学。连续护理3个月。


1.3.3 对照组


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患者治疗期间依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适量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卧床期间,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每2小时翻身1次)、呼吸锻炼(闭合唇眼,用鼻深呼吸后屏住呼吸,屏息2~3s,经口呼气,控制在7~10s,连续进行20min左右,2~3次/d)、四肢运动(包括原地踏步、伸展臂膀、转动腕部、展肩扩胸、伸腰屈膝等,20~30min/次,2~3次/d),训练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连续护理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院时、护理3个月后6MWT行走距离、心功能及生活质量。(1)记录两组6min可完成最大距离。(2)心功能采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测定,主要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生活质量采用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

(Minnesota Living With Fear Failure Questionnaire In The Princip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C-MLHF)评估,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96,重测效度为0.875。量表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0~5分)评分,分值0~135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6MWT行走距离对比


两组入院时6MWT行走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6MWT行走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3521378d6f52.png


2.2 两组心功能对比


入院时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LVEF水平较入院时上升,且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3521368435d4.png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入院时两组C-MLH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C-MLHF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635213549b5ac.png



三、讨论


CHF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患者常伴有脑供血不足、脑神经功能下降、乏力等症状。药物治疗为目前CHF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治疗期间患者一般需持续卧床休息,易产生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常规康复训练由于未对患者心功能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导致其训练效果有限,因此亟须寻找更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两组6MWT行走距离均增加,两组LVESd、LVEDd水平较入院时下降,LVEF水平较入院时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表明CHF患者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效果确切,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6MWT由美国学者于1968年首次提出,其无须其余特殊设备或仪器,仅需一条约30m长走廊即可进行试验,具有重复性高、方法简便、安全性高、经济性高等优势,比较贴近患者日常生活,且随着患者行走距离的逐渐增加,可增强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信心,更有利于康复训练顺利实施。而体外反搏通过于心脏舒张期将压力包按小腿、大腿、臀部顺序充压,可使患者下肢血液加速返回心脏,充盈心脏血流,增强心脏泵血能力,促进心脏血液循环以及全身微循环,最终起到改善身体重要器官供血状况的作用。而于心脏收缩期压力包泄压可使血液顺利回流,整个过程循环进行可有效提升患者主动脉舒张压,增加缺血器官血流灌注量。因此运动康复训练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运动积极性,增强其康复训练自信心,可将护理效果最大化,促进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复。二者联合使用可强化干预效果,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CHF的心功能恢复。


CHF患者因心功能受损,导致其出现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较常规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干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更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运动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增强心脏泵血能力,促进心脏血液循环以及全身微循环,达到改善心血管及全身机体功能的目的,从而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本研究未对患者干预后的心血管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探讨,其长期预后暂不可知,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未来可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分析。综上所述,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在CHF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赵书琴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 年 4 月第 22 卷第 8 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