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 雷洪强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3-23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脑力劳动成分逐渐增加,相应地体力劳动成分逐渐减少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大幅升高。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进行了4次(1958年,1979年,1991年,2002年)全国性的高血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1年的第3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1.88%,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个数字上升更加明显。2002年进行的第4次调查结果中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而到了2010年,根据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推算,我国居民至少有2亿人患有高血压。此外,我国高血压患者构成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劳动人口中中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并且已无明显的城乡差别。对于不同个体而言,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尽相同。高血压病程漫长,并发症多,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笔非常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防治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主要的难题之一。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运动疗法以及行为饮食控制疗法,其中运动疗法作为健康和有效的疗法尚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如何开展运动疗法尚未有完整的报道。本文将从我国高血压的运动康复治疗现状出发,参考国外的高血压运动康复治疗手段对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进展进行阐述。


1、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1.1 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发展


1954年,美国生理学家Karpovich首次提出“运动疗法”

的概念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在欧美等国家,1982年以来就有大量文献报道运动疗法可以运用在高血压康复治疗中。PeterKokkinos等研究发现定期进行锻炼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也可以改善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血压升高,甚至能够预防高血压。Kinney等将大鼠分为自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进行实验,让大鼠运动训练6周和8周后,发现高血压组大鼠的收缩压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而氧化代谢酶活性明显升高,表明哺乳动物患有高血压时,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能量代谢。因此,运动疗法可以应用于降压康复治疗中已经形成共识和认可,即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并且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专家组认为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锻炼身体获益颇多,且可以通过适量、规律的运动训练降低血压,同时改善血脂和心肺情况。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高血压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不仅能使血压和血脂显著下降,而且还能多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 高血压运动疗法的主要方式


高血压运动康复就是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使其能够重新返回社会,担当正常的社会角色。高血压的运动疗法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欢迎,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运动疗法重点在于选择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通常是由临床医师建议,康复医师根据患者平时喜欢的运动类型和运动耐受量设计制定的。运动处方依据是患者的平时运动喜好、身体康复需求和临床表现,核心内容是运动类型、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但是,由于长期遵守运动处方仍然是人们健身和锻炼为主的心脏康复方案的一个挑战,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可以提供各种训练方案,增加参与者的兴趣和依存性。


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运动类型的研究重点是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以提高人体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运动。康复运动医学建议人们选择提高心肺功能的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运动强度主要以中小强度为主,运动时间选择30分钟以上,运动频率为3-5次/周。最适宜人类身体的有氧运动类型就是那些适合患者情况并能够结合到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我们在选择运动类型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既要体力消耗少的、简单易做的中小强度运动,又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临床表现,如跑步、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抗阻运动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训练,通常是指身体克服外部阻力以达到增强自身肌肉和力量的训练过程。抗阻运动作为身体锻炼的重要部分,既可以增长肌肉力量和体积,又可以提高肌肉耐力及协调性。另外,抗阻运动还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并且可以管理体重和预防残疾,因而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实施抗阻运动过程中,对于低风险的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广泛的心血管筛查可能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分级方案建议;对于在中等此类事件的高危人群,抗阻运动可以在做了适当的准备,严格地指导和监督下安全地进行。目前,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防治和治疗的主要形式,而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补充,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高血压。

1、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2、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国内外现状


2.1 国内现状


我国在高血压运动疗法方面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而且主要是针对临界性及Ⅰ级高血压进行运动疗法,Ⅱ级高血压脏器损害较轻者可以考虑运动疗法。但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血压联盟陆续颁布多个版本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逐渐形成共识,将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手段之一,而且地位越来越高。目前,运动疗法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2.2 国外现状


国外对于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研究要比国内早很多。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Karpovich曾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69年使用了“运动处方”的概念,从此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越来越得到认可。在美国和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研究高血压病的运动康复疗法已经成为热点,并有大量文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在1989年首次推荐了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非药物降压方法之一。之后,国外大多数研究人员认可运动疗法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获益,并做了大量的以运动对血压的影响为主题的实验。目前,国外研究结果推荐的运动疗法主要是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并配合柔韧运动的综合运动处方,突出强调运动锻炼必须全面、长期、有效。运动类型主要是中小强度、连续或间歇、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配合适合自己的阻抗运动和柔韧运动。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并不是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降压或改善心肺功能效果差于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

因此,即使人们坚持不了较长时间的运动,也是应该坚持锻炼的。目前“运动是良医(EIM)”项目已经在全球15个地区、30个国家启动,覆盖了北美、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在世界范围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已经获得心血管疾病专家的认可,并逐步推广和发展。


综上,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血压运动疗法研究要比国内发展的更加完善、成熟。国外发达国家高血压运动疗法研究工作特点是起步早、发展快、管理规范以及研究经费投入大;而国内的高血压运动疗法研究工作的发展则是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患者知晓率低,缺乏有效、便捷、成熟、立体化管理模式。


3、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3.1 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发展趋势


高血压运动疗法强调教育管理、运动类型选择以及运动治疗的正确方法。其中,运动类型的合理选择是关键。有研究报道称,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亚极量负荷活动平板试验时血压升高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大运动量患者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小运动量患者。因此,以中、小运动量为主的运动才是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类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血压下降幅度高于男性,中年高血压患者可能比年轻、老年患者获益明显。另有研究显示虽然运动疗法可对高血压患者起到降低血压效果,但是在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时需要考虑其适用范围,大家通常是按照高血压患者分层标准来确定使用范围。一般认为只有2级高血压及以下或属于中低危的高血压患者可能获益于运动疗法。因此,进一步拓展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适用范围已经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而且,从诸多情况看,未来将运动疗法运用在3级或者高危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过程是很有可能的。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成为与药物治疗高血压同等重要的治疗手段。


3.2 运动疗法对于高血压康复的意义


运动疗法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传统药物相当。目前,高血压分级在中度以上者还是应该采取药物治疗为主、运动治疗为辅助的综合治疗方案。运动疗法对于高血压的康复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①运动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代谢水平,还可以调节患者情绪,减少相应的危险因素。②运动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有些患者一听说长期吃药就有精神压力,还有很多老年患者经常服用多种药物,而且长期服用增加了对身体副作用,这也是运动疗法的优势;此外,运动疗法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③运动疗法倡导人们改善生活方式。现代人都有久坐、活动少的不良习惯,坚持运动疗法控制血压也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纠正,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④运动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也带给患者健康和强壮的体魄。有氧运动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抗阻运动使患者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


4、结语


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首先,有氧运动在高血压运动疗法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抗阻运动和柔韧运动运用于治疗高血压还存在多方争议。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是个体化、全面、长期、有效、安全,而且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其次,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自身条件不同,运动疗法的运动类型、时间、强度、频率就会不尽相同。此外,在康复运动过程中,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必须加强运动监控,从而降低康复运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治疗形成家庭-社区医院-综合医院的立体化联合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的作用不容忽视,高血压患者提高对运动锻炼的认识十分重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长期坚持,尽可能减少运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提高生活质量,把降压融入到运动快乐之中!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