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心肌缺血,有效减少死亡风险,但未能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研究表明,心脏康复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对后期康复有益,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临床上,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是心脏康复运动的关键,亦是目前运动干预治疗的难点,决定了患者能否从运动中最大获益。我们结合中医学理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制定了动静结合的运动处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1、冠心病PCI术后的病因病机
冠心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及心脉,病因包括外邪内侵、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以心气、心阳亏虚为本,寒邪、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867);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QZYY2017-033);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gzwkj2022-040)通讯作者:490135529@qq.com血、痰浊、水饮等阴邪为标,正如《金匮要略》所言:“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胸中阳气不振,无力推动气血运行,使气化失司,血脉受阻,气化不能则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痰浊、水饮,血脉阻滞则瘀血内生,而痰浊、水饮、瘀血等阴邪又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使心脉受阻加重,从而加剧冠心病的发展。
冠心病PCI术后的病机亦为本虚标实。如邓铁涛认为,PCI术能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故与破血逐瘀之功效类似,可归属于中医治法中的“祛邪”法,但PCI术在祛邪的同时可加重患者阳气亏虚的程度,尤其是老年患者;张敏州认为,“本虚标实”多贯穿冠心病PCI术治疗始终,本虚以心气虚为主。有研究显示,气虚血瘀、阳虚血瘀是冠心病PCI术后的主要证候;另有研究表明,冠心病PCI术后病机仍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其次是痰浊。
综上,冠心病PCI术后病机主要以阳气亏虚为
本,以寒邪、瘀血、痰浊、水饮等阴邪为标,治疗应重视扶阳固本。
2、运动康复可促进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一种全程、综合的干预及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冠心病PCI术后。运动康复是冠心病心脏康复的核心,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激活心肌细胞自噬等相关,其中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抗阻运动以及柔韧性、平衡性训练等为补充。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登山等,可增加心肺运动耐量,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促进PCI术后心脏康复。作为有氧运动的重要补充形式,抗阻运动可明显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基础代谢,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而柔韧性和平衡性训练作为放松运动可使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趋于缓和。
3、中医传统运动康复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功法属于中医运动康复范畴,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抱朴子·祛惑》云:“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后汉书·华佗传》亦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见运动可使气血通畅。冠心病PCI术后主要以阳气亏虚为本,《格致余论·相火论》云:“动而生阳”,故运动可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胸中阳气充足则气血运行通畅,心脉得养,使心脏康复。研究显示,太极拳可改善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在改善有氧耐力方面作用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八段锦亦可提高PCI术后患者心功能,且属于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可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仍为本虚标实之证,且因手术可耗伤机体正气,阳气亏虚的程度较术前更为明显,因此对此类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尤需兼顾本虚情况。朱震亨在《格致余论·相火论》中指出“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强调了动静结合在运动中的重要性,而冠心病PCI术后运动处方的制定亦需注重动静结合,以“动”为核心、“静”为补充。临床制定运动处方,常先辨别患者本虚标实之病机,以“动”为核心,即通过“动”生发阳气以振奋心阳,鼓动心脉,使“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同时运动形式、强度、时间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动有节度,不能太过。动可养形,静可养神,动静结合的运动形式可使形神合一,达到《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想状态。临证可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还可在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服和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熏洗、中药药棒穴位按摩、针刺、中药塌渍、皮肤掀针、穴位敷贴、灸法、中药膏方、穴位埋线、药膳、刮痧、拔罐等)。
4.1 动静结合运动处方的制定
制定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前需先进行评估以确定运动强度。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功能评估及有氧运动能力评估,根据结果将PCI术后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危险分层,对低、中、高危运动风险人群分别拟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如高危患者应以低强度步行训练为主,运动中需注意心率每分钟增加不超过20次;中、低危患者可先进行中等或中高等强度的运动训练,随后逐渐调整运动强度,后期可酌情增加间歇高强度运动训练。运动过程中亦需结合客观监测指标(如血压、心电图、指脉氧等)与患者主观感知劳累程度综合评价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如自我感知劳累程度(Borg)分级为11~14分,患者无心率>130次/min及严重心律失常,无胸闷、气短、心悸、眩晕、晕厥、面色苍白、大汗等临床表现,则运动强度适宜。此外,还需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体能情况等,提供动静结合的个性化运动康复方案。如老年患者可进行太极拳、改良八段锦、舞蹈等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青年患者可根据兴趣爱好并结合体能情况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球类、游泳、登山、骑车等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4.2 运动处方具体内容
4.2.1 热身运动
通过自创热身操以放松和拉伸肌肉,提高心血管适应性和关节活动度,为下一步运动训练做准备。自创热身操是以踏步、慢跑为主的有氧运动和静力拉伸为主,一般进行5~10min,以低强度的动静结合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振奋心阳。
4.2.2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的核心,以功率踏车、卧式踏车、椭圆机、慢跑、快走等为主,并配合坐式八段锦、站式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康复运动。根据患者危险分层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形式,如高危患者初期选择低强度的步行、卧式踏车、坐式八段锦等运动;中、低危患者可选择卧式踏车、功率踏车、椭圆机、慢跑、划船机、站式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有氧运动的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间30~60min。每周对运动方案进行一次调整,每次调整运动处方的一项内容(如时间、频率、强度),如每次可增加有氧运动时间1~5min,然后再增加5%~10%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或运动频率。
4.2.3 抗阻运动
常采用哑铃操、弹力带操、液阻上肢训练、下肢抗阻训练、握力训练等抗阻形式,每周2或3次,每次至少间隔24h,每个肌群每次训练1~4组,每组10~15次,每次最大运动强度不超过最大力量测试(one-repetitionmaximum,1-RM)的50%~80%,或Borg分级11~14分。
4.2.4 呼吸肌训练
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采用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及自创形意吐纳操等形式锻炼呼吸肌,改善心肺功能。其中,自创形意吐纳操根据古代养生运动导引术创制,融合意念、呼吸吐纳与姿势练习,并配合按揉风池、风府、中府等穴位,动静结合,达吐故纳新、形神共养之效。每周可训练5日,每日2或3次,每次约10min。
4.2.5 放松运动
常用自创气脉常通操及柔韧训练操、平衡操进行放松运动,可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自创气脉常通操通过调息练气、旋颈摇脊、拍打心包经、扭动大椎穴、空叩胆经、按揉脾经等方式,可宁谧心神,条畅气机,运行气血,提升阳气,达到“气脉常通”的目的。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5~10min。
4.3 特殊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
4.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患者
运动处方初期以呼吸训练为主,如自创形意吐纳操、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每周可训练3~5日,每日2或3次,每次约10min。待患者心肺功能有所改善,再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60min,并注意配合穴位敷贴、中药膏方、艾灸治疗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改善心肺功能。
4.3.2 心衰患者
合并心衰患者可开展分阶段的运动康复,对于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患者可进行以功率踏车、椭圆机为主的有氧运动,辅以站式八段锦,每周训练至少5次,每次30~60min,配合上、下肢抗阻训练。心功能Ⅲ级患者有氧运动以卧式功率踏车为主,每周3~5次,每次20~60min。心功能Ⅳ级患者需根据心功能情况开展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每周3~5次,每次20~60min。开始可用间歇性运动代替持续性运动,如将30min的运动分解为3或4次的单独运动,随心功能改善,逐渐缩短休息时间,直至可完成连续的30min运动。初期可应用坐式八段锦、自创气脉常通操、有氧运动(以卧式功率踏车为主)、行为训练(坐、卧、立、踏步、行)、自创形意吐纳操、呼吸训练等进行训练;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运动方式可增加站式八段锦、功率踏车和快走、抗阻运动、平衡功能训练,并配合艾灸、皮肤掀针、中药膏方、中药熏洗等中医特色理疗以温阳益气,改善心功能。
5、小结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通过运动康复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在适宜的运动强度下,能够生发阳气,尤其对于阳气亏虚者有益气升阳的作用,可促进疾病恢复。运用动静结合的运动处方以“动”为核心养形,以静养神,使形神共养,同时需遵守适度原则,做到动静适宜,避免过高强度的运动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险。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