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对血脂调节的意义
作者: 林梅芳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4-20


现代外卖行业盛行,各种高热量、精加工食品成为各阶段群体的喜爱食物,再加上现代人普遍自制力相对较差、因专注于工作与学习而缺乏运动,这种状态下极易造成热量堆积,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逐渐开始重视自身健康水平,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占比也随之增加。健康体检能够对受检者机体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各种躯体及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及时予以对症治疗,有效解除民众身心病痛。高血脂是体检常见异常指标,这类患者若未及时采取科学干预,病情持续进展可引发脂肪肝,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本研究对龙岩市第二医院体检显示血脂异常的病例开展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分析其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龙岩市第二医院120例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的体检者为观察对象,已取得体检者本人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8~61岁,平均(49.38±2.96)岁;干预组男35、女25例,年龄37~62岁,平均(49.41±2.8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体检显示血脂指标均超出正常值范围;体检者均神志清晰、积极参与研究;体检者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及微信。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影响血脂指标的疾病;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者;有精神病史无法配合研究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基础组:健康管理师常规开展血脂健康知识宣教,并嘱血脂异常者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干预组:(1)饮食行为干预:①健康管理师按照血脂异常者个人饮食习惯、年龄及血脂异常程度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②饮食原则:设置理想体质量,总热量摄入控制在此范围内,肥胖病例需要在原体质量基础上减轻5%~10%;总热量中营养素配比为脂肪占比: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低于10%、多不饱和脂肪酸约为10%、单不饱和脂肪酸10%~15%),蛋白质占比:15%~20%(动、植物蛋白占比3∶1),碳水化合物占比:55%~65%(以低血糖生成食物为主)。③食物选取:脂肪补充多进食肉类及低油脂类食物;蛋白质补充多进食豆类、乳制品、鱼、蛋类等;碳水化合物补充多进食谷薯类、蔬菜及水果。④饮食处方:精准计算血脂异常者每日所需总热量,明确营养素分配比,再根据食品交换法,利用微信为血脂异常者编制专属食谱,并定期结合血脂异常者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1次/周)。(2)运动行为干预:①结合血脂异常者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②抗阻运动:主要项目包括举哑铃、深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蹲跳、平板支撑等;强度:中强度;运动频率:每个动作开展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次做5~7个动作,运动时长在20~30min,每周开展2~3次;注意在餐后90min再开展,并与有氧运动错开。③有氧运动:主要项目包括健步走、慢跑、脚踏车等,可交替选择;强度:中强度,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5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以运动后稍出汗、轻微疲劳、不影响日常生活为宜;运动时长为30~40min,运动频率:每周开展4~5次;注意在餐后60~90min再开展。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血脂异常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mL置于普通真空管内,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10min的离心操作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标本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进行检测。(2)遵医行为评分:自制遵医行为评分量表,包括规律饮食、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戒烟忌酒、保持睡眠充足、及时复诊等多项内容,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血脂异常者遵医行为越佳。(3)自护能力评价选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其包含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得分是0~4分,其中32个条目为正向计分,11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自我概念维度分值0~32分、自护责任感维度分值0~24分、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分值0~48分、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分值0~68分,总分为172分,得分与患者自护能力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文章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脂异常者干预后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基础组,其HDL-C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干预组血脂异常者规律饮食、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戒烟忌酒、保持睡眠充足、及时复诊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脂异常者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脂质代谢功能逐渐减退,再加上老年群体日常活动以静坐为主,活动量明显减少,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升高。血脂异常升高可引发动脉粥样化病变,造成血管壁增厚、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血脂指标与饮食及生活方式存在密切联系,故积极干预血脂异常者饮食与运动行为以调节机体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对纠正其脂质代谢异常,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李颖等报道中认为,运动处方联合饮食干预能够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机体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改善其脂质代谢,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还有研究指出,长期保持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合理摄入,能够促使肝内积聚的脂肪快速清除,对肝细胞起到良好修复作用,以降低患者并发脂肪肝的风险。文章分析得出,干预组血脂异常者干预后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基础组,其HDL-C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饮食行为干预能够合理控制血脂异常者总热量摄入情况,从而有效减少游离脂肪酸吸收,避免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同时,利用脂蛋白对脂质的转运,可快速纠正脂质代谢异常情况,有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从而维持热量平衡。此外,抗阻运动是维持肌肉量并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及耐力的有效运动方式,其主要通过引起Ⅱ型肌纤维肥大,调节肌细胞因子水平,并通过激活葡萄糖转运体4以达到改善血脂异常的目的。有氧运动是一种由身体大肌肉群参与、运动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长且有规律的运动方式;其调节血脂的主要机制为激活各种组织内脂肪分解,促进机体过氧化物酶大量合成,并激活受体γ途径,从而减少机体脂肪因子含量。本研究中,干预组血脂异常者规律饮食、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戒烟忌酒、保持睡眠充足、及时复诊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饮食运动行为干预模式中健康管理师积极借助微信为血脂异常者提供专业饮食指导,并分享运动相关知识,能够帮助血脂异常者快速掌握血脂自我调节方案,并通过打卡形式督促血脂异常者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全面改善其遵医行为。自护能力主要指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及舒适度而开展的自我照顾活动。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干预组血脂异常者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健康管理师不断加强饮食与运动方面指导,能够引起血脂异常者重视,促使其自主学习相关护理技能,从而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主动健康意识。此外,本次试验还存在以下几项不足:首先,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纳入的研究人群较单一;其次,选取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统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最后,未考虑血脂异常者文化程度等其他客观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故今后临床研究中,可采用多中心数据,扩大样本量,积极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干预效果的客观因素,以进一步探讨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对体检者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文章中体现了《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的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模式开展后,能够快速优化血脂异常病例各项血脂指标,促使其遵医行为改善,并有助于血脂异常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