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手术介入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虽然术式属微创操作,但仍属有创治疗,术后易引发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机体恢复。因此,术后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对AMI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均经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均行介入治疗;年龄43~73岁。剔除标准:伴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如肝脏、肾脏等;认知能力低下、言语交流障碍者;恶性肿瘤。将纳入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63±2.2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74±2.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抬高术侧患肢12h,并叮嘱患者24h卧床休息;术后1周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常规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结合其手部脉搏、温度和皮肤颜色,可将绷带定时松解;抬高术肢45°,腕部制动,引导患者对手指关节适当活动,加快静脉回流,防止发生手部肿胀,协助并鼓励患者对各肢体关节自主活动;术后4h,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术后12~24h,将床头逐渐抬高15°~30°,行被动翻身,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可控制在5min左右,每天活动4~5次;术后24~48h,指导患者行半坐位或坐位,在患者非睡眠状态下,可指导患者每小时进行一次四肢主动活动、主动翻身,每次活动时间可维持在3~5min;术后前3天尽可能让家属协助喂食,应用床上便器;术后48~72h,将患者双下肢悬吊,每次5~10min,4次/d;教会患者床上自我进食,并协助患者梳洗;术后4天允许患者床上进食,并鼓励患者在家属陪同下下床活动;术后5天,引导患者下上楼梯练习,15min/次,2次/d。于术后6~7d,引导患者在走廊慢走,每次10~15min,每天2~3次;术后8~14d,引导患者缓慢登台阶,每个台阶高度能达到15cm,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将台阶量逐渐增加,每次10min,每日1~2次;早期康复训练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若发生不良反应,如头晕、气短和胸闷等,应马上终止训练。
1.3 指标评价
护理满意度:选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评定,包括服务态度、言语沟通、服务质量等,总分100分,以非常满意(>85分)、满意(85~60分)、不满意(<60分)。自理能力: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总分100分,无需依赖(100分)、轻度依赖(99~61分)、中度依赖(60~41分)、重度依赖(≤40分)。应对方式:包括回避、面对和遵从等。
2、结果
2.1 护理
满意度对照组:43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74.42%;观察组:43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6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3.0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19)。
2.2 应对方式
两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2.3 Barthel评分
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AMI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临床多采用介入术治疗,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和制动,因此易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影响预后。另外,由于介入治疗易给患者带来损伤,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特点,其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早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患者全面掌握自身病情,并根据病情采取恰当的早期康复锻炼,也有助于患者护理配合度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Barthel得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锻炼的应用有助于患者采取主动的应对方式,通过向护理人员、家属寻求帮助,把相关问题积极解决,能充分体现患者较好的心理弹性;其运动能力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也加快了康复进程,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