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来自日本的心衰研究论文,题目是《运动振荡通气回路与心衰预后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在2019年8月的《循环杂志》上,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旨在探讨运动振荡通气(EOV)的严重程度与心衰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运动振荡通气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运动时出现的呼吸周期性波动,表现为每分钟通气量(VE)和呼出气体动力学的周期性变化。EOV是心肺运动试验(CPX)中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限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心衰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然而,目前关于EOV发生机制和严重程度评估的数据很少。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来自日本的心衰研究论文,题目是《运动振荡通气回路与心衰预后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在2019年8月的《循环杂志》上,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旨在探讨运动振荡通气(EOV)的严重程度与心衰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运动振荡通气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运动时出现的呼吸周期性波动,表现为每分钟通气量(VE)和呼出气体动力学的周期性变化。EOV是心肺运动试验(CPX)中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限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心衰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然而,目前关于EOV发生机制和严重程度评估的数据很少。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2043例在2010年至2016年间进行了CPX的患者,其中70例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和EOV。研究者通过绘制V˙E和呼出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之间的图形,计算了EOV回路的面积,作为评估EOV严重程度的指标。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4.3年),有34例患者(48%)发生了心血管死亡。死亡组患者的EOV回路面积显著大于存活组(17.3±7.0 cm2 vs. 12.8±6.1 cm2, P<0.001),同时也有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12.2±1.2 g/dL vs. 13.2±2.9 g/dL, 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和EOV回路面积是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在HFrEF患者中,EOV回路面积可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估工具,有助于优化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监测效果。当然,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验证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和拓展这一发现。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您对这篇论文感兴趣,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原文。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