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冠心病患者握力测试和运动能力的研究
作者: 徐佳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7-14


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能预测心血管事件和过早死亡。研究显示,体力活动和心血管结局的相关性受肌肉力量的影响比心肺功能更为显著。握力是目前证实有效和广泛使用的肌肉力量测量工具,可作为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筛查工具。已有研究表明,握力降低与过早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因此握力在冠心病人群中的评估价值值得关注。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和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测量时间、价格昂贵和安全性等。握力测试则更为简单、廉价且无创。本研究旨在探讨握力测试评估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的价值,以期提供更为简易方便的测试工具,指导心脏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00例纳入冠心病组,另选取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排除冠心病诊断者100例纳入非冠心病组。纳入标准:①年龄>30岁;②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③住院期间完成6MWT、优势手握力测试、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视力、听力障碍影响正常沟通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纳入研究对象年龄32~69岁,平均(51.03±10.52)岁。本研究经绍兴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0)伦审第(110)号],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①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②询问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及吸烟史;③询问运动习惯,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定义为每周运动3次及以上,每次>30min,持续超过3个月。


1.2.2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某品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


1.2.3 心功能检查


采用某品牌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2.4 握力测试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以优势手持握力计,掌心向内,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测试3次取平均值。


1.2.5 6MWT


依据美国胸科学会2014年指南操作,测试前后操作者记录研究对象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Borg呼吸困难和疲劳量表评分,并计算6min步行距离。


1.2.6 心肺运动试验


约3h后采用某品牌心肺功能测试仪,无负荷热身3min,每分钟功率递增模式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测得无氧阈时的摄氧量(anaerobic threshold oxygen uptake,VO2@AT)、无氧阈时的代谢当量(anaerobic threshold metabolic equivalent,MET@AT)、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O2)、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abolic equivalent,Peak MET)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BMI、TG、HDL–C、LVEF、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规律运动比例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握力、6min步行距离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比较


冠心病组患者的握力显著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短于非冠心病组(P<0.05),VO2@AT、MET@AT、Peak VO2、Peak MET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运动能力是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心肺功能越好,心血管疾病风险越低,肌肉力量评价也是如此。因此,准确评价和改善运动能力,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发现,握力越大,LVEF越高,肺活量、最大通气量也越大,表明握力和心肺功能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的握力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且VO2@AT、Peak VO2及6min步行距离也低于非冠心病组,但两组研究对象的LV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冠心病患者虽然静息时左心功能未明显下降,但骨骼肌力量及运动能力已明显降低。


握力反映整体肌肉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这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Kim等使用6MWT和PeakVO2作为运动能力的测量指标,发现冠心病患者中无论是优势手还是非优势手测量握力,均显示握力可预测受试者能否达到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多项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帮助改善骨骼肌力量,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本研究发现与冠心病组患者相比,非冠心病组研究对象有良好的规律运动习惯,握力测试结果更佳,与既往研究一致。在此基础上,需深入观察运动干预对握力和心肺运动功能的影响。


握力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肌减少症是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损失,已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相关,而握力是诊断肌减少症的关键。骨骼肌能释放数百种具有内分泌作用的肌力因子,该分泌功能受损,可导致更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促进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生。更有研究表明,它与代谢综合征和其他心脏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此外,低握力与心肌肥大和重塑、病死率增加相关。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患者的TC、LDL–C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握力水平则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但仍有一定出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冠心病组患者虽然静息心功能正常,但与非冠心病者相比,握力、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均有所下降,可能与运动习惯、胆固醇控制情况等有一定相关性,握力测试可考虑作为冠心病运动能力测试的重要补充或替代。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