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术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应情况,达到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后,仍需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术后康复效果。常规护理的重点在于疾病本身,忽略了患者的行为习惯在康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的心脏康复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可以针对冠心病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进行个性化的心脏康复干预,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缩短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采用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对患者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3~78岁,平均(70.25±3.73)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4~79岁,平均(70.28±3.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首次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者;②自愿配合完成心脏康复护理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术后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损伤者;②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者;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叮嘱其卧床休息>48h,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感染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和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①无准备阶段:采用TTM唤起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感受,针对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其对心脏康复干预的了解。②犹豫不决阶段: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改变行为习惯对心脏康复的积极作用,推动其主动转变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分享院内以往成功康复案例,提高其康复信心。③准备阶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认真了解其康复需求,针对患者术后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计划,指导其认真执行每项康复内容,叮嘱家属认真监督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加强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科普急救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④行动阶段:在饮食方面,告知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在运动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等;在生活习惯方面,叮嘱戒烟戒酒,告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药物方面,告知家属监督患者每日遵医嘱用药;在心理方面,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出现焦虑或抑郁者,需及时进行心理干预。⑤维持阶段:需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共同分析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告知如何避免出现不利于心脏康复的情况,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健康行为暗示,鼓励其继续坚持完成相关的心脏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护理6个月。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生产厂家:武汉医捷迅安商贸有限公司;型号:DC-28)进行检测,检测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参照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及护理1、3、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症状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等7项评估内容,共27条项目,满分135分,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心功能比较:护理前,两组LEVF、LVEDV、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LEVF、LVEDV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3、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属于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无法配合后续的护理干预,进而影响康复效果。部分患者缺少对疾病和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仍然坚持以往的错误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不利于改善预后。因此,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TTM着眼于患者的行为变化过程和实际需求,将其行为转变分为无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强调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LEVF和LVEDV均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且护理1、3、6个月后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功能。分析原因: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强调在无准备阶段引导患者回忆患病期间的感受,不断纠正其错误认知,有利于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认识到日常不良行为习惯对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而提高对心脏康复干预的配合度。在犹豫不决阶段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分享成功案例,有利于改善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的负面情绪,提升康复信心,促使其下定决心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心脏康复护理,进而提高康复效果。在准备阶段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计划,并让家属参与到干预过程中,提高心脏康复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还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在行动阶段从饮食、运动、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心脏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各项生理功能恢复,进而缩短心脏康复进程。在维持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健康行为,让患者继续坚持完成相关心脏康复训练,强化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基于TTM的心脏康复干预在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