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感染性病症,其临床特征是肺泡、肺间质和终末气道等,病情相对严重,具有急危重等特点,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等情况,更有甚者会引起患者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可为患者提供一个集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疗环境。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ICU患者的死亡率逐渐降低,因此从ICU转出的患者也随之增加。过渡期护理是指患者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的改变,在不同护理单元转运过程中提供的连续护理性工作。据相关研究显示,在过渡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约有3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合适、有效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方式是我们医疗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多学科协作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护理干预方式,可集中多个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从而发挥更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应用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对重症肺炎患者ICU过渡期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且在ICU监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与多学科协作组,每组43例。常规干预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8~88岁,平均(67.5±6.8)岁;多学科协作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1~90岁,平均(67.0±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纳入标准:(1)首发为重症肺炎;(2)从ICU转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少于1周。排除标准:(1)重大器官损伤者;(2)资料不齐全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具有精神意识障碍者;(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本实验已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且获本院伦理委会审批。
1.2 方法
常规干预组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1)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基本情况;(2)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3)指导患者日常饮食;(4)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5)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多学科协作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选2名ICU过渡期联络护士为护理组长,主要负责日常沟通;组员分别为营养科、心理科、康复科医师各1名,负责整合各自科室的临床专业优势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分析病患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转科治疗,并将转入科室的责任医生、护士任命为临时护理团队成员,对患者实施过渡期干预;(2)转科前干预:医护工作者需对患者介绍转入科室的基本情况及转出目的,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估并将其结果及临床资料转给临时护理组成员,以便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3)转科时干预:ICU主治护士与联络护士为患者办理转科手续,做好交接工作,同时创建重症肺炎护理工作群以方便ICU医护工作者对患者提供持续性支持;(4)转科后干预:根据ICU提供的评估及临床资料,同时结合本科室的护理优势,进行心肺康复训练,包括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每日2次呼吸操及持续10~15min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同时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运动训练、生活方式干预、日常饮食干预、心理护理,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医护支持,加强药物管理,鼓励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整。患者转出ICU的第1、2、3、5天,多学科协作小组固定成员需进行随访,并协助临时成员做好过渡期护理工作,过渡护理期一般是7d,在此期间不同科室成员需保持联络,及时交流患者病情,以便更好地做好个性化护理工作。
1.3 指标观察
采用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1、3、7d全身疾病的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共35题,评分30~120分,分值愈大说明患者舒适性愈强。记录患者48h重返ICU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bar±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PACHEⅡ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7d,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多学科协作组更显著(P<0.01)。见表1。
2.2 肺功能指标
干预后,多学科协作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见表2。
2.3 舒适度
干预后,多学科协作组患者心理、社会、生理及环境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见表3。
2.4 48h重返ICU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情况
干预后,多学科协作组患者48h重返ICU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或0.01),见表4。
3、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显示,较早地对肺部感染者进行心肺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重症肺炎患者在病情严重期均在ICU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转入普通病房,在此期间通常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但这种方式缺少严密的病情监护、个性化干预方式、相关的心肺功能训练及饮食指导等,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恶化,如脓毒血症休克、肺栓塞等。因此,在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间给予重症肺炎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多科学协作“一站式”诊疗服务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施的一个具有综合性、现代化的医疗服务方案。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该护理干预模式已在骨折、糖尿病、脑梗死等多种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APACHEⅡ评分系统是急诊内科严重患者病情预后评价的首选评分系统,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7d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多学科协作组降低更显著(P<0.01),说明重症肺炎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的病情均明显改善,尤其是采用多学科协作干预后病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此外,本研究患者经多学科协作干预后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干预组(r<0.01),说明多学科协作干预组患者在转科后通过增强心肺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呼吸指标,促进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多学科协作模式可将不同科室的护理优势结合在一起,不仅积极治疗肺炎,而且关注原发病的治疗,多个科室之间相互联络沟通病情,积极调整干预方案,通过生活方式、饮食、锻炼、心理、心肺康复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范围的、个性化护理工作。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后也发现,患者心理、社会、生理及环境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r<0.01),进一步证实了对ICU过渡期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该模式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肺炎患者在离开ICU后,大部分是相当虚弱的,个别患者还有意识模糊等问题,必须长时间卧床休养。由于患者咳嗽乏力,且咳嗽反射力不足,再加上常规病房的气道湿化效果不佳,且没有配置吸痰机等设备,均可使痰液留置于气道,发生堵塞,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重返ICU[13]。本研究在重症肺炎患者ICU过渡期应用多学科协作干预后发现,患者48h重返ICU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r<0.05或0.01),说明肺炎患者离开ICU后进行多协作心肺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ICU过渡期应用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能够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48h重返ICU。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