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心房颤动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通过射频消融术对患者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实施处理,可缓解患者的心房颤动症状,实现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但在长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仍存在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表现低下的问题,并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有必要加强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的重视。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单一,是导致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肺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射频消融术后护理方案对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心脏康复模式与太极拳相结合的方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本研究就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展开研究,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68岁,平均(54.82±4.33)岁:小学文化水平5例,中学文化水平14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1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54.63±4.35)岁:小学文化水平5例,中学文化水平15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且同意。
纳入标准:(1)以《2020ESC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为依据,患者符合心房颤动诊断标准:(2)患者具备射频消融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严重的其他器质性疾病:(2)患者存在躯体运动功能障碍问题:(3)患者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沟通能力丧失问题:(4)患者对心肺运动测试存在禁忌指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后以沙袋对患者静脉穿刺处与动脉穿刺处实施压迫,静脉穿刺处维持压迫6h,动脉穿刺处维持压迫8~12h,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检测患者心率与心脏节律的变化情况,当心率或心脏节律发生异常时,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在用药及日常饮食上给予患者指导,开展基础健康宣教活动,叮嘱患者远离烟酒,掌握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接受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护理干预。(1)心脏康复模式护理。以Borg量表为依据,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心脏运动方案,并由专业的康复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心脏运动训练。心脏运动训练1期:在心电监测下对患者实施术后康复运动,训练内容以床上呼吸训练与肢体主、被动活动训练为主,患者可先沿病床缓慢行走,之后逐渐在病房、走廊展开匀速慢走训练,初始步行距离控制在150~200m,训练时需注意患者最大心率要低于目标心率的75%,每日实行康复运动训练3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与陪同下展开户外活动、上下楼梯训练等运动内容。心脏运动训练2期:在患者出院后的4周内,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康复门诊学习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心动训练,为患者发放太极操CD,并配合视频语音讲解,指导患者开展太极操练习,每周练习太极操4~6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5~20min。此外还要叮嘱患者在太极操后进行匀速步行训练,训练时步行速度控制在70~80m/min,训练时长为20min,训练时间选在气温舒适的清晨或黄昏为宜,在匀速步行训练结束后,患者还需开展10min的身体放松训练,训练内容包含有扩胸、抬腿、舒展双肩上肢等。心脏运动训练3期:患者出院4周后需到门诊复查,复查时对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受情况展开评估,经评估确认患者无异常情况后指导患者对训练内容与训练强度进行调整。(2)太极拳。专业康复医护人员于术后1周对患者实行心肺运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患者开展太极拳训练,以50%的最大功率作为恒定功率,训练完成整套动作用时控制在30min,患者每日接受太极拳训练1次。术后2~12周指导患者进行独立太极拳练习,每周练习3次,连续锻炼12周。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以心脏彩超与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实施检测,检测指标包含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2)运动耐力: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Smax58ca对患者护理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心肺试验,观察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耗量与最大运动功率。(3)生活质量:以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量表由36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与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总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肺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LVEF、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耐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耗量与最大运动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耗量与最大运动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SF-36量表各维度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数量已突破1000万,且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案,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但对于患者术后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的作用效果有限。通过调查以往临床案例资料可知,传统临床护理服务主要围绕患者病情展开,其护理模式较为单调,导致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难以得到可靠保障,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始终在探寻一种更为可靠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期为心房颤动患者的康复带来有效改善。心脏康复模式是一种具有高度系统化特征的康复护理模式,其将康复护理分为住院期间、出院4周内与出院4周后3个阶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机体呼吸循环功能。太极拳是一种根据中医经络理念而构建的传统养生运动,具有调理气血、疏导情志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心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因此在心脏康复模式中加入太极拳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肺功能。
有研究人员以太极拳与康复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经太极拳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后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改善更明显。本次研究中,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FEV1、FVC、无氧阈、峰值氧耗量与最大运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护理方案在改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低下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避免发生心肌缺氧情况。其原因在于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训练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心肌纤维强度,强化心肌储备力。在生活质量评价上,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可改善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效果,改善运动耐力低下问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作者:邱倩 温彩云 徐莎丽 刘子由 郭兰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9月第20卷第1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