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 苏晓芳 等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发布时间:2023-12-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发病急、死亡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由心内科医师采用心导管技术疏通患者狭窄甚至闭塞冠状动脉,并有效扩张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的治疗方法,是AMI紧急救治措施。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是指通过综合康复方法(生理、心理、社会支持)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我国心脏康复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心脏康复的重点已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康复也受到关注。目前,以运动康复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在各大医院开展,尚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康复运动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12月滨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纳入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血栓;经桡动脉行PCI;Killip心功能分级1~2级;冠状动脉植入支架1~3枚,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且经心脏康复小组评估后同意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出院后能配合训练和定期复查。排除标准:伴随其他危重基础疾病(严重高血压、肺部疾病等);记忆、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治疗方案、本次发病至手术时间、本次植入支架数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心内科护理和常规运动训练指导1周,分别在出院时、出院2周、出院4周进行生活质量、步行能力测评。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分为主动运动训练、有氧运动训练和大肌群运动训练3个阶段,各阶段循序渐进、序贯进行。训练时间为院内1周、院外3周。分别在出院时、出院2周、出院4周进行生活质量、步行能力测评。运动训练方案见表1。



1.3 观察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本次发病至手术时间、本次植入支架数量等。


(2)生活质量量表(SF-12)。该量表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健康研究所研制,浙江大学医学院翻译为中文版,包括8个维度12个条目,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用于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用于评价患者生理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用于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将维度得分按公式转换为标准得分,标准得分=(实际得分-理论最低得分)/(理论最高得分-理论最低得分)×100,总分为0~100分。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8,内部一致性较好。


(3)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6MWT是通过检测患者运动耐力了解其心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运动试验。受试者在安静、空气流通的走廊往返行走,走廊两端及中间各放一把椅子,用于标记和休息。试验前向受试者介绍试验过程、试验目的,告之其尽最大可能在6分钟内于走廊来回步行。判断标准:6分钟步行距离<150米: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米:中度心功能不全;>425米:轻度心功能不全。试验前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心率、心律、血压及呼吸频率。


1.4 资料收集方法


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由研究者本人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指导,并于出院前,出院2、4周进行相应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2.2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对两组不同时点(出院前、出院2周、出院4周)6MWT结果进行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两组出院2、4周时,SF-12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CI术后以静卧为主,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在床上主动活动。因此,要引导其树立早期运动观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运动强度和时间做出相应调整,保持平和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早期在床上做适度主动运动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让患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活动,有助于调节和改善各系统功能,提高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步行能力


出院2、4周时,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说明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能提高患者术后步行能力。本研究中,患者术后24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的主动运动训练,旨在提高术侧上肢、双下肢功能,提高四肢关节活动度,使患者在帮助下完成进食、洗漱动作;术后48小时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全身大关节活动度,训练项目包括床上模拟骑自行车、床边原地踏步,旨在使患者能进行进食、洗漱、大小便等基本日常活动。第二阶段为有氧运动训练,于术后第4天开始,以平地慢走为主,在保证患者休息的基础上配合上下台阶训练,以巩固上一阶段训练效果。第三阶段为大肌群运动训练,术后8~28天以平地快走为主,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为辅,该运动形式易于被患者接受,且能愉悦心情,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实施序贯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2、4周后,其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苏晓芳[1] 刘淑慧[2] 王庆华[1]

单位: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1] 滨州市中心医院[2]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临床实践 202No.23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