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罗玥 等 来源:临床护理杂志2023年8月第22卷第4期发布时间:2024-03-29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病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瓣膜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而手术治疗成功后并不意味着患者能获得良好预后。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与术后康复训练、二级预防和护理策略密切相关。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以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为主,护理效果不理想。据报道,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及获得良好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指征,并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肢体残疾,脑血管疾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52.74±13.98)岁;病程2~20年,平均(13.28±3.13)年;手术类型:单瓣膜置换术20例,双瓣膜置换术15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18例,Ⅳ级8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0~65岁,平均(53.75±11.58)岁;病程3~19年,平均(13.17±3.25)年;手术类型:单瓣膜置换术19例,双瓣膜置换术1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1)术后2~4d:根据患者心功能测评结果,护士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包括四肢关节,足背至髋关节逐步牵拉内推,上肢、双肩抬高放下等被动训练方式。每次训练10~15min,每日3次;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包括有效咳嗽训练、深呼吸训练以及腹式呼吸训练等,每次训练5min,每日3次。(2)术后5~7d:待患者肌力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训练,如床上翻身、手握、双手上举、双脚屈伸、床上坐起、扶床站立或(和)行走、室内行走、上下楼梯等,每次训练10~15min,每日3次。训练期间,以患者不出现疲劳、气喘以及胸痛等为宜。同时,在确保患者实际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处于安全范围内,可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频率,预防意外事件发生。(3)术后8d~出院:根据前期康复训练效果,可外出散步、参加社交等户外活动,每次时间从10min开始,根据患者恢复状况逐渐递增散步距离,不宜太远。患者训练期间避免举拿重物,以免胸骨受到重力牵拉,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及康复。     


1.3 观察指标


1.3.1康复训练效果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显效:康复训练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或改善至Ⅰ级;有效:康复训练后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但未改善至Ⅰ级;无效:患者心功能分级无改善;病情恶化: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


1.3.2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LVEF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测量;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共10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3.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至首次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参照LikertScales问卷调查表制定满意度标准,总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50~69分为一般,低于5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效果的比较,表1


图片


2.2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 LVEF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表2


图片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表3


66066672ce56b.jpg


讨论


心脏瓣膜病变是导致心力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在我国约15%的心力衰竭患者由心脏瓣膜病变引起。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心脏瓣膜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在提高患者存活率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并不能立即恢复心脏功能,需加强术后康复指导。近年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策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是一种康复护理模式,其特点是强化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种训练内容,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加速康复进程。近年来,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在临床各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广泛应用。孙咏梅等报道,40例心肌梗死PCI术后开展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患者心脏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程凌钊等报道,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可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LVEF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与何晓燕等报道结果一致。分析原因:术后早期开展被动、主动等分阶段强化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快速提升肌肉、骨骼力量,逐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活动能力,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毕颖颖等报道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术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良好康复效果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开展强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康复训练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略

作者:罗玥 胡露露 游明春 查夏琴 张芳

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来源:临床护理杂志2023年8月第22卷第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