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 李珍珍 等 来源:慢性病学杂志发布时间:2024-04-24

近年来,随着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受不良情绪的困扰,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超过3千万人患抑郁症,成为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长期表现悲观、自卑、压抑等情绪时,易引发机体乏力,降低食欲,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会产生厌世、轻生等想法,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心理疏导治疗抑郁症,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效果有限,需在此基础上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病情改善。常规护理仅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护理效果欠佳。家属参与是在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教育、指导下,由家属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社交等非医疗性的护理。个体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护理效果。本研究将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研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将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8~50岁,平均(33.70±7.79)岁;病程4~32个月,平均(18.43±6.75)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大专20例,高中、中专17例,初中及以下10例;职业:学生5例,公务员14例,自由职业2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0~51岁,平均(35.43±7.54)岁;病程1~32个月,平均(16.49±7.27)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大专21例,高中、中专18例,初中及以下8例;职业:学生3例,公务员15例,自由职业2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伴有躯体疾病;出现幻想、妄想、自杀倾向者;伴有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异常;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发育迟缓者;新冠疫情于封控期间无法到院就诊者;治疗期间转科、出院者;继发性抑郁症,不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定时打扫、消毒病室,2次/d,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2)查房时,口头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知识,并给予其饮食、运动指导。(3)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陪伴。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建立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团队。①由1名护士长和4名护理人员组建个性化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既往临床护理经验,结合中国知网、万方等搜索优秀文献,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培训小组成员学习个体化护理相关知识,统一培训、考核通过后可参与本研究;②入院后,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作用,主动邀请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2)收集患者和其照顾者资料。病区设置“谈话间”,护理人员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在谈话间沟通、交流,语气亲和、温柔,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生活、身体状况等信息。(3)照顾者护理知识培训: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前,护理人员邀请主治医师向其讲解抑郁症的知识、治疗措施等,护士长向家属讲解抑郁症护理的注意事项、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等,告知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实施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方案。①个体化心理疏导:定期开展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会,1次/月(第1个月,护理人员邀请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介绍,讲述预期目标,护理人员嘱患者认真倾听,若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者,应及时提醒,全员介绍完毕,护理人员进行复述,第2个月,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互相发现优点”活动,邀请家属先做示范,再引导患者互相寻找他人优点,第3个月,邀请主治医师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的诱发因素、症状、治疗措施等,鼓励患者讲述自身心理变化,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分享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第4个月,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举行“指间交流”“心有灵犀”等活动,引导患者认真聆听,学会包容、关怀他人;组长开展“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活动,由家属示范,引导患者采用“幸好”造句,第5个月,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训练,引导家属陪同患者画画,畅想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帮助患者解决回归社会生活所需面临的问题);②个性化生活能力训练:家属教会患者做家务,指导患者自主整理被褥、做饭等,护理人员定期举办“生活技能大赛”,1次/月,评选出优秀的患者,对其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鼓掌和表扬,对比赛表现欠佳的患者,由家属做示范,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步骤;③社会功能训练:设计不同的社交场景(如应聘求职、交友约会、购买物品等),引导家属与患者共同完成自我介绍、同事沟通、工作技能学习,学会拒绝、妥协、接纳他人意见等内容,护理人员将生活习惯、年龄、文化程度相似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组,3~4人/组,指导患者完成情景模拟训练;④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引导家属陪同患者进行画画、阅读、制作手工、下棋、看喜剧电影等,丰富其知识,转移注意力;⑤邀请康复医师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护理人员嘱家属定期陪同患者进行跑步、跳绳、跳健身操、慢走、打太极等运动,并嘱患者根据自身肌力、活动耐受度等,适当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并告知家属选择安静、优美的环境进行活动;⑥邀请营养科专家根据患者的喜好和病情变化制定合理膳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食物,如玉米、面粉等,并嘱家属为患者提供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豆类、枣等食物。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指导家属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用药安全。(5)监督家属护理工作: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时,护理人员先示范演习,再督促其改正;对于护理优秀的家属,应及时予以口头表扬。两组均持续干预5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5个月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 IPRO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评估两组的康复效果、社会功能。IPROS包含生活、社交、兴趣等,共36题,每题4分,总分144分;SDSS包含家庭、工作、社会、生活相关等,共10题,每题2分,总分20分。IPROS、SDSS评分分别与康复效果、社会功能呈负相关。(2)干预前、干预5个月后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the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两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抑郁程度。K10为过去4周内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出现频率,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BDI包含社交退缩、自我形象改变、工作困难、疲惫感等内容,共21题,每题3分,总分63分。K10、BDI评分分别与心理健康水平、抑郁程度呈负相关。(3)干预前、干预5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ADL包含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用厕、进食、穿衣、刷牙、行走、洗澡等)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购物、打电话、做饭、做家务、洗衣服、乘车、吃药、处理财务等),共10题,评分0~100分;WHOQOL-BREF包含心理、社会、躯体、环境功能、整体评价等,共27题,评分范围0~100分。ADL、WHOQOL-BREF评分分别与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干预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 NSNS)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共19题,每题5分,总分95分,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85~89分为满意,≤84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组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例(%)]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比较


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的IPROS、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心理健康水平和抑郁程度比较


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的K10、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的ADL、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刺激增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由心理产生各式的应激因素增多,导致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抑郁症患者通常情绪消沉、悲观,不愿意与人接触、交流,发病时主观意识较差,行为、动作存在危险性。因此,提升患者心理水平、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是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常规护理多采用集中式护理,此方式会减少患者与他人沟通,导致患者与社会环境脱离,不利于康复。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是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护理人员指导的前提下,家属参与患者生活相关的护理。卢婧和刘志红的研究指出,对老年冠心病术后患者采取家属参与式护理,能减轻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王璇等的研究显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肝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的IPROS、SDSS、K10、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能减轻其抑郁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社会功能,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为: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是由家属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护理过程,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既往的消极情绪,使患者深刻认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心理、社会功能等方式,采取开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会、开展技能比赛、情景模拟等方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更为全面、深入,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社会动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的ADL、WHOQOL-BREF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通过家属引导患者自主整理衣物、做饭等,帮助患者掌握生活技能,结合“生活技能大赛”、评选优秀患者等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示范指导、及时表扬、鼓励等措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有待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珍珍 刘秋丽

单位: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六科

来源:慢性病学杂志2024年3月第25卷第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