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血管病患者参加体力活动刻不容缓!
作者: 来源:北协人心康发布时间:2024-06-19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或称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1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8个没有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有氧运动和肌肉增强运动的要求,并且与心血管疾病(CVD)的高负担有关。在CVD风险因素较高的人群中,在某些群体(如老年人、女性、黑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以及在某些环境(如农村)中,人们体力活动的水平较低。

2011年,中国近1500万人因体力活动不足导致CVD发病。《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0.3%。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要达到38.5%。


缺乏运动是心血管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与血压和高血压状态呈负相关。根据2016~2018年美国健康访谈调查(NHIS),成年人中符合有氧体力活动指南要求的高血压者(47.6%)与无高血压者(56.6%)相比较低。同样,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年度电话调查)2015年自我报告的体力活动数据表明,美国高血压患者达到指南要求的有氧运动、肌肉强化,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几率要低比无高血压者低12%~33%。

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或糖尿病也一直与较低的体力活动水平相关。在NHIS(2016~2018)自我报告的体力活动数据中,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没有达到指南要求的有氧运动的比例(43.5%)要高于没有糖尿病的成年人(55.1%)。同样,在2015年的BRFSS调查中,对人口统计学和混杂因素进行校正之后,在有和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中,达到指南要求的有氧运动、肌肉强化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几率要低31%~56%。

久坐不动(如长时间看电视、打牌等)与心脏代谢风险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缺乏运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血管僵硬增加,其特征是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受损,血管炎症增加,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和发生继发性不良血管重构。久坐不动的老年人的不良血管重构,增加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缺乏运动带来的经济负担

体力活动不足对经济和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保守估计,在世界范围内,缺乏身体活动给卫生保健系统造成的损失为538亿美元,其中生产力损失为137亿美元,2013年残疾调整生命年损失为1340万。尽管中低收入国家占与缺乏身体活动相关的疾病负担的75%,但80%以上的卫生保健费用和60%的间接费用发生在高收入国家。

据估计,2014年美国医疗保健总支出中有11%以上是由于PA不足造成的,不运动的成年人要比运动的成年人的人均成本高出1437美元(相差30%)。反之,符合PA指南的CVD患者的医疗支出和资源使用可以减少20%。


运动获益及主要机制

一项对5万多人历时15年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经常跑步者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下降30%和45%;另一项纳入近9万人的荟萃分析也显示,运动能够降低33%全因死亡风险和3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除心血管病以外,体力活动还对40多种疾病有益,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氏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在许多情况下与药物干预相当或优于药物干预。

定期PA能够解释对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利影响,包括增加HDL-C,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压。有氧运动能够使冠心病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40%;运动可抑制TNF-α、IL-1β等促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经常运动的女性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经常运动的女性分别低4.60毫米汞柱和3.28毫米汞柱。而经常运动的男性的舒张压低于不经常运动的男性。经常运动的患者空腹血糖也较低(女性,−5.27 mg/dL;男性,−1.45 mg/dL);随机葡萄糖和血红蛋白A1c与一贯不运动的患者相比,也相对低。

但也有观点认为,习惯性PA的心血管获益的很大一部分是独立于其对传统的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是一种全身系统性效应, 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等多个系统, 其核心是运动通过缺氧、氧化应激和机械力刺激(如血流加速)等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包括激活细胞生存信号、改善机体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干细胞动员等。

6674f24832cff.png

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管自稳态失衡、血管不良重构有关。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定期PA可以减缓甚至逆转与衰老相关的不良血管重构,这是CVD最终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相反,运动导致良好的心血管结构重塑,主要表现为生理性心肌肥厚和动脉管腔变大、管壁变薄。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