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作者: 薛梅 等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发布时间:2024-10-25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正迅速增加,与心血管代谢性单病病人相比,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的全因死亡率成倍增高且预期寿命更短。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将睡眠健康因素纳入心血管健康的八大因素中,强调睡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睡眠不佳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夜间睡眠不足、白天夜间的总睡眠不足是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危险因素,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关注午休时间、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分析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包括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以及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CHARLS研究2011年基线期和2015年随访的调查数据。CHARLS研究是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对年龄≥45岁中国人及其配偶的纵向调查,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县(区)的450个村(社区)展开调研,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因素和健康信息等数据。CHARLS研究的基线期为2011年,每3年进行1次随访,本研究已获得北京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批准文号:IRB2008-00001052),所有参与者自愿参加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011年CHARLS研究调查了17706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及暴露因素无缺失值;3)所有协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吸烟、血脂、血糖、抑郁等)无缺失值;4)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5)参与2015年随访。


1.2 检测指标


暴露因素包括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和睡眠质量。其中,午休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分别通过问卷收集获得。参考既往研究,午休长短分为不午休(0min)、短午休(<30min)和长午休(≥30min);夜间睡眠长短分为夜间正常睡眠(7~9h)、夜间短睡眠(<7h)和夜间长睡眠(>9h)。睡眠质量根据自我评价的睡眠不佳天数分为很少或没有时间(<1d)、偶尔或少量时间(1~2d)、偶尔或适度的时间(3~4d)以及大部分或全部时间(5~7d)。


结局变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定义为有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至少两种疾病。结合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定义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和任何其他心脏问题,定义为被医生诊断的心脏病或目前口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脑卒中定义为被医生诊断的脑卒中。糖尿病定义为被医生诊断的糖尿病,或目前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小学以上)、婚姻状况(已婚,离异/丧偶/同居/从未结婚)、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肌酐、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抑郁。高血压定义为被医生诊断的高血压,或近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血脂异常定义为被医生诊断的血脂异常,或近期服用调脂药物。抑郁情况使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简表测量,总分≥10分评为抑郁。根据公式计算 TyG=ln[三酰甘油(mmol/L)×空腹血糖(mmol/L)/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4.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构建4个模型调整协变量。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分层,分析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是否受到分层因素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筛选


2011年基线期包括17706例参与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最终纳入6829例参与者,筛选流程见图1。



2.2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共纳入6829例参与者,基线期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6.3h,平均午休时间为32.4min。2015年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病人为284例(4.2%),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与午休时间、睡眠质量、年龄、饮酒情况、收缩压、舒张压、BMI、空腹血糖、HbA1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yG、CRP、高血压、血脂异常、抑郁有关(P<0.05)。详见表1。



2.3 午休时间、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


模型1为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P、血肌酐、TyG、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模型2为在模型1的基础上调整夜间睡眠时间。经模型2调整,结果显示,午休时间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有关(P=0.012),详见表2。与不午休(0min)相比,长午休(≥30min)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OR=1.40,P=0.012];与短午休(<30min)相比,不午休(0min)或长午休(≥30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详见表3。


2.4 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


经模型3调整,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间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 =0.559);与夜间正常睡眠(7~9h)相比,夜间长睡眠(>9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降低(OR=0.36,P =0.028)。详见表4、表5。



2.5 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


经模型4调整,不同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无关(P >0.05)。详见表6。



2.6 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亚组分析结果


经模型2调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相比,高血压、血脂异常、非糖尿病人群长午休(≥30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增加(P<0.05)。详见表7。



3 讨论


常见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本研究将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定义为患有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中2种或3种疾病,是最常见的共病模式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该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与老年人的高死亡率有关。既往研究发现,健康的睡眠模式(早期时间型、睡眠7~8h/d、无失眠、无打鼾和白天无频繁过度嗜睡)对降低40~69岁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有益。午休是常见的作息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清醒并改善认知能力。但是,频繁午休或午休时间过长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本研究单独分析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min)相比,长午休(≥30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增加,短午休(<30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无明显差异。有研究表明,习惯性打鼾者在白天更容易嗜睡,睡眠时间更长。而白天嗜睡与新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有关,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午休通过影响睡眠-觉醒周期的稳态改变机体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紊乱会影响血管重塑导致血管老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其机制与调控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BMAL1)、时钟调节基因(CLOCK)和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2(NPAS2)等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调节心脏代谢、影响机体的内皮功能、血栓形成、血压和心率有关。本研究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相比,长午休(≥30min)高血压、血脂异常、非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升高。研究表明,肥胖、高血压都是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危险因素,午休过长会扰乱睡眠周期,影响皮质醇等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发现,与夜间正常睡眠时间(7~9h)相比,夜间短睡眠(<7h)并未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不同。有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不足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有关,当女性夜间睡眠时间不足5h时,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较高。还有研究通过分析夜班工人的睡眠时间,发现较高的夜班频率(10次/月)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目前,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明确。睡眠时间缩短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睡眠不足可以减少睾丸激素、褪黑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加生长素的水平以影响机体代谢功能,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还发现,与夜间正常睡眠时间(7~9h)相比,夜间长睡眠(>9h)人群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降低,这说明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全因死亡、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纳入的夜间长睡眠(>9h)例数较少(为275例),研究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倚,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验证夜间长睡眠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性:首先,本研究首次关注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对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其次,CHARLS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全国中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与其他数据,整个抽样过程具有随机性。此外,本研究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抑郁、BMI、TyG等指标,并通过构建模型1~4调整协变量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尽管本研究已经调整多个混杂因素,但不可避免仍存在一些残余混杂和未测量的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其次,本研究结果仅适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再次,本研究在分析夜间睡眠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时,因纳入的夜间长睡眠例数较少,该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风险。


4 结论


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但未来需要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略

作者:吴艳艳[1][2] 王如梦[2] 白艳君[1] 汤紫薇[2] 谷依檬[2] 韩森福[2] 薛梅[2]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1]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8月第22卷第1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