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王倩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发布时间:2024-11-25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中末期表现,冠心病是引起慢性心衰最为常见的原因,慢性心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耐力下降、心绞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通过药物可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症状,同时需要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医学界对心脏康复领域研究越来越重视,国内学者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参与到康复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危险因素对慢性心衰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而常规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工作多以完成护理任务、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生理不适为主,护士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方面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将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7~77岁,平均(69.06±4.05)岁;病程2~8年,平均(5.01±1.02)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5~78岁,平均(70.24±4.11)岁;病程2~8年,平均(5.06±1.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准纳入标准:

(1) 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心衰者;

(2) 认知功能良好者;

(3) 依从性良好者;

(4) 对研究内容知情者。


排除标准:

(1) 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 凝血功能异常者;

(3) 无法正常交流者;

(4) 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及情绪波动诱发心绞痛或加重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用药指导,向患者强调合理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每日监测体质量,2d体质量增长>4kg,应增加利尿剂的服用或者是通过按摩方式缓解尿潴留,建议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非急性期加强散步等运动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护理方案如下。


1.3.1 成立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团队


由1名专科医生以及康复师、4名专科护士组成标准化的心脏康复团队,医护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学习有关慢性心衰康复护理有关的技巧,重点掌握心脏康复运动护理要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正式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专科医生与康复师为护理团队制订个体化的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及方案,并提供更为专业的建议;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监督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护士则严格按照既定的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1.3.2 急性期心脏康复护理流程


患者入院治疗主要是因为心绞痛持续发作,对于急性期慢性心衰患者需要使其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快速对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大小便情况、神志、呼吸困难情况、液体潴留情况以及心功能分级进行护理评估,明确患者的护理级别。对于心绞痛或有其他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在床头做好护理级别以及特殊护理措施的标识,并做好急性期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卧床期间防跌倒、防坠床以及防压疮的护理标识与护理措施,包括打开窗栏,每隔30~60min协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急性期的心脏康复护理流程稳定慢性心衰患者急性期的生命体征,预防患者坠床等不良事件,配合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1.3.3 院内恢复期康复护理流程


慢性心衰患者院内恢复期症状开始缓解,尤其是经过药物治疗后心绞痛等症状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加强护理评估进一步明确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以及康复师共同制订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通过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心脏康复运动,对患者病情转归的积极作用,告知患者遵照医嘱用药、进行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防范运动不良反应以及适宜的心理疏导方式。体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可以指导其进行床上关节屈曲运动,指导患者离床进行上下床、穿衣、洗手等日常活动以及呼吸功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体力。对于体力恢复情况良好,护理评估中运动耐力2.9METs的慢性心衰患者,与康复师协同指导患者进行散步等室外活动,30min/d,每周至少3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既往有运动锻炼的慢性心衰患者,在患者体力恢复良好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有氧健身操、抗阻训练等,选择中等强度的间歇性训练模式,从热身开始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选择峰值摄氧量的55%调整训练量与训练时间,在进行中等强度的间歇性训练过程中患者应佩戴动态心电监测,专科护士密切监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便于护士及康复师及时发现患者胸闷不适,从而及时终止心脏康复运动锻炼。


1.3.4院外恢复期康复护理流程


出院当日,根据患者在院内的诊疗状况、运动习惯以及心脏康复运动的实施情况,联合康复师共同为患者制订院外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明确标注院外推荐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方式,后续护理团队每两周或每月电话随访时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应用迷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分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744283ddd838.png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7442849380da.png


讨论


慢性心衰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老年冠心病患者进展为慢性心衰的风险较高。有效治疗的同时,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本研究将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主要是针对慢性心衰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身心状况,制订出个体化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与流程,从而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如对慢性心衰急性期的患者实施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护理缓解患者的不适,稳定慢性心衰患者急性期的生命体征,预防患者坠床等不良事件,再通过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护理的认识。慢性心衰患者恢复期的生命体征已经较为稳定,且部分患者的耐力有所增加,护理团队可以联合医生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训练等不同强度的心脏康复运动,配合药物治疗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同时合适的运动锻炼也可以有效减少慢性心衰患者交感神经紧张,调节神经内分泌物质含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有效降低心脏耗氧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明显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最大程度减少心绞痛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标准心脏康复护理流程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倩

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年11月第1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