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冠心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肺康复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手段,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速度,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心肺与重症康复—基础与临床》由清华大学出版,由戴若竹、周伟倪、丁荣晶主编,凝集了海峡两岸数十位知名学者的医学理念和临床经验,撰成历时2年余。该书分为6个部分,由68个章节构成,第一部分为呼吸循环系统的解剖功能学,第二部分为运动处方的原则,制定与效果评估,第三部分为心肺康复和物理治疗评估,第四部分为心肺康复物理治疗基本技术,第五部分为心肺重症康复,第六部分为常见心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这六部分详细介绍了目前心肺康复与重症康复领域的概念、机制、评估方法、各种物理治疗方法和原理及各种心血管病的康复、肺康复与重症康复的机制和手段,专业性强,是目前国内首部系统论述心肺康复与重症康复的专业书籍。本文综合《心肺与重症康复—基础与临床》的内容,探讨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心肺康复训练在这一阶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直接而关键的作用,通过系统化的健康宣教、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患者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风险,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关于冠心病基本知识的全面普及,包括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2.针对心肺康复训练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详尽的讲解,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呼吸训练等科学的锻炼方案,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荷等。3.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需按医护人员的指导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每次训练前应进行适度的热身运动,训练后进行肌肉放松,这有助于促进心率和血压的恢复。4.患者还需密切监测身体反应,当出现胸痛、头晕或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5.健康的饮食管理也是心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患者应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以保持营养的均衡。6.应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7.心理健康的维护也不容忽视,冠心病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和社交支持,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并增强康复的信心。科学的训练与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对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亦具有显著效果,在运动训练方面,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此外,监测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也不容忽视,在心肺康复训练中,有氧运动的纳入对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在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康复训练中,呼吸训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缩唇呼吸操作为一种高效的呼吸技术,通过放慢呼气速度和延长肺部气体交换时间来帮助患者有效清除二氧化碳,减少残留气体量,可以显著降低呼吸困难感,增强气道稳定性,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腹式呼吸操通过扩张和收缩膈肌,使膈肌下移,有效提升肺部利用率并增加肺活量和换气量,优化肺部通气和血氧饱和度。通过合理应用心肺康复中的综合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为长期健康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系统的练习和专业指导,患者能逐步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技巧且显著提升了运动耐受性和心肺功能水平。以上训练需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因此,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肺康复等训练,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心肺功能,且提高依从性的同时,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概念及意义,可以有效进行预防,临床意义显著,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丽庭 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第31卷第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