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肺运动试验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运动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作者: 黎华 赖晓菁 林淳 毛莉莉 来源:转化医学杂志发布时间:2025-08-1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影响全球超10亿人。根据目前人类行为(如久坐、过量摄入钠和卡路里、吸烟、睡眠不足)推算,未来30年高血压的患病率还将增加50%。然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仍具有挑战性,仅5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每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天运动30min),被认为是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重要措施。此外,运动还可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心肺运动测试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运动测试,同时进行气体交换分析,可对运动和心肺健康状况的生理反应进行综合全面评估。与运动心电图相比,在静息和运动期间直接无创测定每分钟通气量、心率和呼气气体分析(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可提供有关通气、气体交换、心血管和肌肉骨骼功能相互作用的准确且可重复数据,并能够确定其与正常值的偏差。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是基于生物阻抗原理,通过心阻抗血流图反映心肌收缩力、心脏前后负荷进而评估心功能,是一种无创、易操作、床旁检测、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心肺运动测试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4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门诊就诊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高血压诊断符合《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标准;②年龄35~65周岁;③各项生命体征稳定;④无精神障碍,患者能够自理,能配合完成该项目;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肢体功能障碍,无法参与研究者;③存在运动禁忌证者;④患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⑤属于妊娠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有心衰相关症状及体征患者;⑥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不稳定型心绞痛、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急症、肺血管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传染性疾病及合并精神性疾病者。该研究方案已获得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2012)


本研究共纳入246例高血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3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大摄氧量、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见表1。


6899b0727a76e.png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案

(1) 建立患者档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建立患者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姓名、年龄、高血压分级、联系方式,体质量、吸烟、运动情况等。


(2) 组建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干预、体能及标准化管理等,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训练方式及运动耐力检测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性制订康复干预方案,并适当增加一些娱乐活动,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3) 运动方式:患者按需选择运动方式,如抗阻训练、功率自行车等,康复师根据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结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主要包括以下运动:

①有氧运动:运动类型主要以快走及骑车为主;运动强度主要通过心率储备法进行评估,逐渐增加强度,每次增加10%,直至增至80%的最大运动强度;患者自我感知劳累程度采用Borg评分法评估,建议运动康复时Borg评分在14分左右,每周5次,每次30min。

②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哑铃等。Borg 评分为12分左右作为抗阻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肌群主要分为3部分(上肢肌群、下肢肌群、核心肌群),进行交替练。训练每周3次,每次训练10个肌群,每次每个肌群训练2组,每组15次,2组之间训练间隔1.5min。

③放松训练:主要以静态拉伸为主,以放松肌肉和减少训练后疼痛。拉伸部位主要以腿部肌肉、腰背部为主,拉伸期间患者保持正常呼吸,每个部位需拉伸1.5min。运动强度以身体有牵拉感为宜,而不应感到疼痛,每个动作5次,每次持续10min,且放松运动时间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运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并时常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若出现心悸、胸痛等临床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调整,避免出现憋气、产生瓦尔萨尔瓦(Valsalva)动作。


(4) 运动强度:训练强度保持在 60%~85% 范围内,根据患者心率及耐受程度持续调整。若患者可耐受,则以每次5%的训练强度循序渐进递增。


(5)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由短至长不断调整,一般从30min开始,若患者不耐受,可减少至20min,每次不宜超过1h;后期患者耐受长时间运动后,可设置5min左右间歇时间。


1.2.2 治疗策略

(1) 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按需服用药物,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片 / 美托洛尔缓释片 / 速尿 / 螺内酯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片/沙库巴曲缬沙坦胶囊等药物。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给予饮食指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与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相关结果。


(2)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训练),试验组同样实施心肺运动试验与无创血流动力监测,评估运动干预效果。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3个月时收集2组患者以下指标:(1)主要评价指标:最大摄氧量、收缩压、舒张压;(2)次要评价指标:心肺运动试验监测指标(氧脉搏、代谢当量),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高血压患者最大摄氧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2组高血压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运动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最大摄氧量、收缩压、舒张压均较运动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6899b08e3d137.png


2.2 2组高血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比较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监测患者的氧脉搏和代谢当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氧脉搏和代谢当量均较运动前显著提高;且运动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的氧脉搏和代谢当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6899b0a0591e7.png


2.3 2组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比较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较运动前显著降低;且运动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6899b0b764620.png


讨论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定义,高血压患者是指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或正在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人群 。在过去30年间,全球30~79岁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人数已从6.5亿增至12.8亿,影响近40%的成年人,每年导致940万人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中风和心血管事件。目前,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均用于治疗高血压,体育活动等非药物治疗被推荐作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基石。研究证实,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其效果与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一样。此外,与药物相比,体育锻炼的副作用微不足道。有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降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目前,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每天应进行30~6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剂量反应荟萃分析证实了有氧运动对血压有益。37项临床试验的成对荟萃分析表明,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另一项针对24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即有氧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神经内分泌因素导致了血压的降低,如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抗氧化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以及心脏保护因子(如阿扑素)的表达。研究人员认为,阿扑素/阿扑素受体系统通过β-arrestin依赖性信号通路在调节血压方面发挥作用。此外,阿扑素可能通过抑制精氨酸加压素的释放以维持体液稳态,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并导致血压显著降低。剂量反应荟萃分析显示,在每周150min有氧运动时,收缩压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阈值约为3~4倍,舒张压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阈值约为2~3倍。

 

本研究发现,关于有氧运动对心率影响的证据相互矛盾。LEE等汇总了31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一项针对30~85岁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成对荟萃分析表明,有氧运动计划中的患者心率显著降低。定期体力活动可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约30%,因此其可能导致心率降低。另一项荟萃分析并未显示有氧运动对心率具有显著影响。分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由于针对的中风患者人群不同,且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

 

在本研究中,突出运用心肺运动试验 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旨在评估大众化低成本的普适性运动对于血压控制的效果。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运动干预。结果发现,运动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的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氧脉搏和代谢当量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干预,高血压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压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和无创血流动力学可很好地监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指标。综上所述,本研究评估了大众化低成本普适性运动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其对患者有益。这对于增强公民体质、降低就医成本和大范围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略

作者:黎华 赖晓菁 林淳 毛莉莉

单位: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来源:《转化医学杂志》2024年12月第13卷第1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