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性手术。通过在血管内置入导丝、导管或球囊等修复或扩张狭窄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以保持动脉通畅,增加血流,改善心脏供血。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闭塞,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其具有微创、恢复较快、风险低的特点,但病人术后可能出现再狭窄、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服药,同时定期复查以监测血管状态。研究显示,多数PCI术后病人可能存在运动恐惧,可能是由于术前心脏疾病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担忧。因此,需配合护理干预以改善该类病人的运动恐惧,为促进其术后恢复提供帮助。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向病人科普术后运动重要性,但其对病人心理恐惧关注度较低,因此护理效果不佳。会议-遵守-责任-自治(IARA)干预是一种通过会议和协商的方式,让病人主动参与健康决策和管理的方法,旨在增强病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现已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中。本研究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观察其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2~77(63.52±5.83)岁;病程1~5(3.49±1.08)年;梗死部位:前壁13例,前间壁16例,侧壁7例,下壁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3~78(64.48±5.71)岁;病程1~5(3.31±1.16)年;梗死部位:前壁14例,前间壁14例,侧壁7例,下壁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PCI术的手术指征,均接受PCI术;年龄52~78岁;PCI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且生命体征恢复良好;意识清楚,可正常接受评估,交流无碍;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认知异常、精神异常者;不配合研究者;合并重大脏器病变者;伴有PCI或其他心脏手术史者。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开展心脏康复相关健康教育,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的目的及意义、重要性、心理指导及饮食指导等;鼓励病人积极运动,向其科普术后配合运动可促进恢复,提高心功能。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采用IARI干预。
1.2.2.1 建立IARA干预小组
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1名心理医师、1名康复医师、1名护士长及4名护士组成。组内成员共同查阅IARA干预相关资料,学习IARA干预方法,并制订IARA干预计划。主治医师负责评估护理质量;心理医师负责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指导;康复医师负责为病人科普康复运动重要性,指导其正确运动方法;护士长负责监督护理过程;护士负责实施护理。
1.2.2.2 干预过程
共分为3次干预,每次干预时间1h。1)第1次干预:术前3d组内成员与病人开展第1次IARA会议,主动与病人交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病人谈论自身即将接受手术的想法,在此过程中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以帮助其顺利陈述。主治医师告知病人手术过程,并向其科普正确配合手术可成功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疾病康复,以提高其手术配合,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康复医师将术后运动康复指导视频在病房内播放,告知病人术后配合运动康复可促进其心功能恢复,指导其学习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心理医师在病人学习心脏康复运动的过程中,了解其运动恐惧的具体情况,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告知其配合心脏康复运动不仅能强化其心功能,还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鼓励其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心脏康复运动,帮助其建立运动信心。2)第2次干预:术前1d组内成员与病人开展第2次IARA会议,主动与其交流,鼓励其谈论经第1次会议后自身对手术的想法,询问其感受,倾听其主诉。再次告知病人手术过程,并检查病人经第1次会议后是否已掌握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如未掌握,再次进行耐心指导,纠正其错误,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鼓励其持续练习,坚定其运动决心。为病人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其取舒适坐位,注意力集中后开始深呼吸,并引导病人潜意识进入想象,想象手术过程、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实施等,想象结束后轻轻移动肢体,睁开眼睛,感受冥想、深呼吸的舒适。3)第3次干预:术后2d组内成员与病人开展第3次IARA会议,鼓励病人谈论手术后的感受,并认真倾听,对其术后紧张的情绪进行安抚,了解其对运动的担忧,纠正其运动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认知。告知病人正确开展运动不仅无运动风险,还可促进术后各功能的恢复,提高恢复效率。检查病人经2次会议后是否已掌握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指导其在术后无不适症状后早期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包括咳嗽运动、原地踏步、热身运动、拉伸、步行及上下楼梯等,每日运动15~30min。将术后积极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并恢复良好的病例介绍给病人,帮助其强化术后开展康复运动的信心,鼓励其坚持运动。引导病人进行第2次会议中的冥想,关注自身呼吸,指导其平静自身情绪,想象心脏康复运动对术后恢复的好处。体会随着心功能恢复,自身状态得到快速恢复的积极状态,最后慢慢睁开眼睛。积极练习,将想象中的画面实现。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7d后自我效能。该量表包括“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我自信能有效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等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0~4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效能越好。
1.3.2 运动恐惧
采用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中文版(TSK-Heart-C)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7d后的运动恐惧。该量表包括危险感知(4个条目)、运动恐惧(4个条目)、运动回避(5个条目)及功能紊乱(4个条目)4个维度,共1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17~68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运动恐惧越强烈。
1.3.3 运动依从性
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7d后的运动依从性。该量表包括身体参与锻炼(8个条目)、锻炼效果监督(3个条目)及锻炼过程中及时寻求建议(3个条目)3个维度,共1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14~56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运动依从性越高。
1.3.4 心功能
干预前、干预7d后使用飞利浦CX50心脏彩超系统(飞利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两组病人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分数(EF)及每搏输出量(SV)。
1.3.5 生活质量
采用中国心血管病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7d后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体力(2个条目,总分0~98分)、一般生活(5个条目,总分0~17分)、病情(6个条目,总分0~26分)、医疗状况(2个条目,总分0~6分)、工作状况(2个条目,总分0~9分)及社会心理状况(7个条目,总分0~26分)6个维度,共24个条目。总分0~182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明显提高其自我效能。分析原因:IARA干预通过定期开展会议,使医疗团队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共同制订治疗计划,有助于建立病人与医疗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病人参与决策过程,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效果。鼓励病人了解治疗过程,倾诉自身想法及恐惧所在,学习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通过心理医师及康复医师的指导和支持,病人能更好地理解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通过深呼吸、冥想强调病人在自身健康管理中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决策,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种责任感有助于其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包括术后的自我管理和运动计划。且通过鼓励病人谈论自身想法,提倡病人的自主权,使之在医疗决策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方案,有助于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对治疗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有效控制和管理疾病,从而提高了其自我效能。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TSK-Heart-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EAQ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减轻其运动恐惧,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分析原因:IARA干预通过定期开展会议,医疗团队可为病人详细解释手术后的康复计划、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好处,这种开放的沟通有助于消除病人对运动的不安和恐惧感,同时为病人提供表达疑虑及需求的平台。通过每次会议时检查其心脏康复运动有关知识掌握情况,强调其对康复计划的遵循,并通过康复医师的指导及心理医师的建议,纠正其运动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认知,有助于病人理解术后运动对康复的重要性,使之了解遵守治疗计划有助于病人运动信心的建立,减轻其对运动的抵触情绪。通过向其介绍术后积极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恢复良好的病例,增强其对自身康复的责任感,激发其对自身健康的主动关注,有助于减轻运动恐惧,提高了运动依从性。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LVEF、EF、SV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其心功能。考虑是IARA干预通过每次开展会议时强调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并使病人了解心脏康复运动对术后恢复的好处,鼓励其术后积极运动,不仅减轻其对运动的担忧及惧怕,还能提高其运动依从性,使之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术后积极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坚定其运动信念;通过每次会议检查病人掌握心脏康复运动方法的情况,对未掌握的病人进行再次指导,耐心回复其疑虑,减少错误运动的可能性,进而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CQQC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其生活质量。考虑是IARA干预中定期的会议为医疗团队及病人提供沟通机会,有助于病人更好地理解康复计划,包括术后的运动要求、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康复进展。这种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从而提高其对康复过程的掌控感,有助于更积极地参与康复;同时通过每次会议均强调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使病人遵守医嘱及康复指导,使之获得更好的术后康复效果,增强其运动信心,减轻运动恐惧,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IARA干预用于PCI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同时减轻其运动恐惧,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赵青燕 江小杰 熊小妹
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
来源:全科护理2025年9月第23卷第17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