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在老年冠心病 PCI 术后的应用
作者: 刘鸿媚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发布时间:2025-10-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具有微创、适应证广、快速缓解症状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差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PCI手术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心脏康复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价值。《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康复运动是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目前,冠心病PCI术后康复运动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普遍存在患者治疗依从性偏低、康复训练科学性不足等现象,导致错过最佳心脏康复时机。SMART原则以明确性、量化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及时限性为基本原则将护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为患者设定清晰可行的康复目标,提高护理执行力并纠正患者的行为,从而促进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8例行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4.2±5.0)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22例,Ⅲ级7例;病变血管数量:1支23例,≥2支16例。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66~74岁,平均年龄(73.8±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24例,Ⅲ级8例;病变血管数量:1支21例,≥2支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老年冠心病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进行PCI手术治疗且成功。(3)术后生命体征稳定、肢体功能正常。(4)认知功能、听说读写等能力正常,能够配合填写相关问卷、评估量表。(5)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伴有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者。(3)有严重身体残疾者。(4)正在接受其他临床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即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冠心病的性质、致病因素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为患者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营养搭配方案;制订科学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1)成立SMART原则专项护理小组。由心血管内科医生1名(组长)、护士长1名(副组长)、专科护士6~8名组建专项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SMART原则、冠心病PCI手术、术后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等内容进行统一培训,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方可入组。(2)SMART原则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计划。①明确性(S):小组成员连同患者共同制订护理目标、协商康复运动方案。②衡量性(M):对早中后期的康复运动的内容进行量化,建立运动锻炼日志记录日期。③可实现性(A):将总体护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步完成所制订的目标。④相关性(R):通过一对一宣教方式告知患者详细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讨论除改善心功能外还希望通过运动改善的其他方面。⑤时限性(T):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点目标并评估运动康复效果,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运动康复示意图见图1。(3)护理干预实践。①早期病床运动(术后3d内):a.瑜伽弹力带拉力操:在视频引导下在床上进行弹力带拉力操锻炼,15min/次,3次/d。b.腹式呼吸:取平躺位,左右手依次放在胸部和小腹,鼻腔吸气用嘴巴吐气,吸气时左右不动,右手缓慢抬起;呼气时右手缓慢下落,左手则缓慢抬起,10min/次,2次/d。②中期病房运动(术后4d至出院前):a.床下活动:身体可耐受情况下可在护士搀扶下进行扶床站立、慢走,表现良好者可以逐渐让其自主行走,训练时间15min/次,1次/d。b.抗阻训练:抗阻训练的内容包括弹力带抗阻训练、站立划船、仰卧蹬腿、俯卧屈腿、上肢推举哑铃等,使用等速肌力测定仪,通过分级运动试验确定训练强度,初始强度为不超过最大负荷量测试的30%,初始训练量5次/组,1组/d;随后训练量逐渐调整至10~13次/组,2~3组/d。③后期室外运动(出院后):a.快走或慢跑:在公园或庭院内进行快走或慢跑运动,初始3000步,逐步增加5000~8000步,可通过计步器进行计步。b.太极拳:太极拳动作及训练步骤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24式太极拳法”,强度以Borg主观体力感觉等级为11级为宜,15min/次,5次/周,随后依据身体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至20~30min/次。


1.4 观察指标


(1)心功能。分别于护理前、护理8周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变化。Tei指数=(心室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2)肺功能。使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FVC比值(FEV1/FVC)。(3)运动耐量及体适能。①6min步行试验(6MWT):于康复训练前及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WT试验,测定规定时间内最大步行距离。②体适能测试:在康复训练前及结束后通过3min楼梯测试、握力测试、30s椅子站立测试、2min抬膝踏步测试、功能性前伸测试、站姿双手背后相扣、2.44m椅子坐起绕物测试、单脚睁眼/闭眼测试等测定患者上下肢肌力、下肢平衡性、上下肢柔韧性等体适能情况。(4)生活质量。使用冠心病生活质量量表(Mac-NewHRQL)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从身体、情感、社会功能3个维度(27个条目)进行评分,每个条目得分在1~5分,总分为27~135分,评分越高即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LVEF、Tei指数及MVV、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LVEF、MVV及FVC、FEV1/FVC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ei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及体适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6MWT、体适能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6MWT、上/下肢肌力、下肢平衡性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Mac-NewHRQ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高致残及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PCI术的原理是在冠脉狭窄处放置一个具有充盈囊的导管来扩张血管从而恢复血流正常运行。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后肌肉耐力减弱、躯体活动受限从而多伴有心脏功能恢复缓慢、生理性衰弱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术后开展科学康复运动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康复运动辅助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冠心病的恢复,规律且有目的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脏机能,降低冠心病复发风险。SMART原则是一种以明确性、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为新型管理原则,通过将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护理行为,依据管理计划完成设定的护理目标。


本研究显示,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LVEF、MVV及FVC、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Tei指数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开展科学的心脏康复运动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与任斌的结果基本一致。Tei指数是评估心脏功能的新型指标,其特点是将心脏舒张、收缩时间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因此不易受心率、血压等其他指标的影响,可以精确地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综合考量老年患者的术后生理功能的需求,从术后早期、中期及后期不同状态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在该理论下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强化心肌细胞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提升心脏功能;同时,科学且规律的有氧耐力训练可以提升患者躯体骨骼肌生长因子合成,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全面提升躯体功能,增加患者的肺活力,提升机体耐力和体适能功能。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8周后6MWT、部分体适能参数改善效果及Mac-NewHRQ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康复运动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体适能及生活质量状况,与徐威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随着身体机能恢复,整体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为,其一,基于SMART原则的运动计划开展前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科学运动对病情恢复的作用,协同患者/家属共同制订训练计划,在整个过程中会告知不良行为的危害,使其产生积极性预期,让患者在初期的锻炼中获得积极反馈,促使其从锻炼意向阶段转为行动阶段。其二,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解决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困扰,通过坚持健康行为逐渐形成动态自身管理意识,从而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开展基于SMART原则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促进有氧运动耐力功能恢复,同时可以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鸿媚

单位: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38卷第1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