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 黄欣然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发布时间:2025-11-20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需积 极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临床治疗该病多采取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治疗疾病的同时,需重视患者的康复,通过给予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以改善患者预后。心脏康复运动是通过有效的康复干预及运动,促进患者发病后心脏功能恢复,该方法应用广泛。故而本次纳入82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脏康复运动组,各41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可采取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接受其他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凶险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常规护理组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50~77岁,平均(68.42±4.12)岁;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心脏康复运动组男性15例,女性26例;年龄51~79岁,平均(68.39±4.19)岁;合并高血压 7例,糖尿病 6例。比较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留意患者治疗的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事项、饮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叮嘱患者复查等。心脏康复运动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组建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小组,由专业康复医师、护士长及经验丰富护士组成,共同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制定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取得患者同意,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如下:康复医师对患者身体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可下床活动后进行步行训练,2次/d,200m/次,随着患者的康复不断增加步行的距离,300m/次、500m/次、800m/次等。康复训练同时佩戴监护仪器,了解患者相关指标变化,避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患者行走良好后,开始增加活动量,进行爬楼梯活动,出院后患者进行居家训练,可继续进行爬楼梯训练、行走训练,或进行太极拳、慢跑等,3次/周,30~40min/次,由患者家属进行督促并记录,每周电话随访了解康复情况,跟进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后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患者 6min时间内步行,观察其步行的距离,测两次取平均值。LVEF 指标采取心功能测定仪进行测定。

(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及 Barthel 指数评分。MI-DAS量表:包括饮食、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依赖性、情绪反应以及躯体活动、担心用药等项目,共计35个条目,总分14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Barthel指数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8.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资料,计数资料(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6min步行距离、LVEF、MIDAS量表及 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LVEF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LVEF均改善,且心脏康复运动组干预后 6min 步行距离、LVEF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691ed48edb467.png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IDA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IDA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IDAS量表及 Barthel指数评分均改善,且心脏康复运动组干预后MIDA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691ed4a311e37.png


2.3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心脏康复运动组心律失常1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1/41)。常规护理组发生心律失常3例,心绞痛3例,心力衰竭2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9.51%(8/41)。心脏康复运动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2,P=0.0340)。


3 讨论


近年,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率呈上涨趋势,该病病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疾病多应用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广泛,患者较为认可及满意。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通过心脏康复运动干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升临床护理干预满意率。


本次给予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运动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心脏康复运动旨在患者介入术后早期开展,组建护理小组,为患者制订专业的护理计划,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运动康复,运动康复越早进行,效果越好,对患者恢复帮助越大,故而在患者术后可下床活动则开展干预,通过行走、爬楼梯等方法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出院后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运动,患者可持续进行行走及爬楼梯锻炼,或进行太极拳及慢跑等,使得患者更好恢复。本次数据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LVEF、MIDA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LVEF、MIDA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心脏康复运动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提示,心脏康复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心功能,还可较好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周芸等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康复运动组患者干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存在一定不良事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而心脏康复运动有助于患者更好恢复,可减少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更为安全可靠,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取得了较好结果,但也存在不足,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可扩大病例数进行研究,同时进行长期随访,了解干预对患者的远期影响。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具有较大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运动耐力以及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黄欣然

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年11月第1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