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大量的心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治疗期后得不到进一步医学指导,陷入反复发病、反复住院的恶性循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治疗体系迫在眉睫。8月23日上午举办的2020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年会(CCCP2020) 心脏康复论坛中邀请到多位心脏康复领域知名专家,详细介绍目前我国心脏康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脏预防康复道路。
徐亚伟:心脏康复中心发展和规划心脏康复中心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指出,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须提供系统连续的医疗一体化服务,强调医疗机构防救治一体化建设。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于18年12月正式启动,有助于推动建立心血管病患者全程、全面的一体化管理。心脏康复中心明确各层级医院功能定位,搭建医联体分级管理体系,实现上下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我国心脏康复中心注册单位已有637家,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医联体模式快速发展。在疫情期间,中心持续组织线上培训,分享心脏康复实时策略、患者管理策略、提升专业技能,覆盖20余万人次。中心在各学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推进心脏康复工作,与各中心无缝对接。未来三年,心脏康复中心的目标是,5000家建设单位,1000家通过认证。康复中心将进一步建立心脏康复区域协同体系,扩大中心发展,各中心联动建设,促进心血管疾病全链条管理。持续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推动心脏康复人才培养-建立培训体系。优化心脏康复信息化建设,建立患者平台,共同为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的拐点早日到来而努力!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分享了心血管专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运营模式的探索。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逐年增长,PCI术后具有极高的再发事件风险。独立的心脏康复中心多见于心血管专科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一体化多见于综合医院,心脏康复门诊多建于社区医院。心脏康复中心需要有适合医院特点的中心模式,保证患者来源,培养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流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具有“独立的中心、学科融合、团队融合、流程融合”四大特点,与全院各病区形成合作关系,解决了康复中心的病源问题。康复中心规范工作制度和工作常规,制定特殊患者工作流程,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与基层医院进行双向转诊。患者在院时进行Ⅰ期康复,出院1月后,患者回到康复中心进行Ⅱ期康复流程。最后苏晞教授总结,心脏康复是实现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再造的方式之一,心脏康复中心的运营是学科、团队、工作流程重新整合的过程。心脏康复中心的运营重合作、轻竞争,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
弭守玲: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标准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弭守玲教授详细介绍了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标准。心脏康复中心与各中心信息平台对接,真正实现心血管疾病全程、一体化管理,降低复发率。心脏康复中心认证的标准五大要素为①基本条件与资质,②心脏康复患者的评估及干预,③心脏康复的体系建设及管理模式,④培训与教育,⑤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总分400分,申请认证则需满足全部条件。其标准要点包括,组建以心内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必须涉及营养科、心理科、急诊科等。取消了中心机构对PCI手术能力的要求,只要求具备患者急诊处理的转诊条件。评估及运动设备要求至少1种有氧运动设备及1种上、下肢阻抗设备,且具备至少1种心肺评估测试的技术。与2家及以上医联体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上下转诊,持续康复管理与随访。启用中心云平台数据库,以医联体为单位,上传至少50例患者数据,治疗次数未特别要求。质控指标需要在6个月内显示改进趋势。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