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为积极响应号召,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起在胸痛、心衰等各中心建设基础上启动心脏康复中心,同时为加速推动各省省内心脏康复的发展,以省级联盟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成立省级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构建多级联动的“预防-急救-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心血管防治体系。
2020年10月17日下午,在第九届西南心血管慢病论坛上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正式启动成立。
启动会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素新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曾春雨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以及线上各省级联盟主席共同参与此次盛会。
葛均波:心脏康复推动重庆市心血管病防治一体化发展
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心脏康复一直是我国心脏诊疗领域的短板,现代心脏康复系统是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按照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康复训练,目前这方面的工作,相较成熟的院前院内救治是欠缺的,启动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将会补齐重庆市心血管病防治诊疗最后的短板,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是全国第二个启动成立的省级联盟,通过省级联盟的纵深发展,将落实重庆市心血管病防治一体化发展。
霍勇:以心脏康复中心为纽带,促进拐点事件早日到来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立将成为重庆心血管病防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它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心血管学科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远的进步。长期以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以胸痛中心为抓手,大力推动6大学科中心建设,未来,希望心脏康复将成为各学科中心的纽带,把院前院中院后有效地联系起来。
霍勇教授还特别指出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中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要求:
1.立足心内科建设,以学科中心为抓手,将心脏康复作为学科中心的延续;
2. 立足体系建设,构建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防治一体化建设;
3.硬件从“软”,软件从“硬”,在置办硬件的同时提高心脏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康复人才才是心脏康复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最后,霍教授说道,心脏康复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心血管同仁共同携手,为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的拐点早日到来而努力。
曾春雨:心脏康复助力重庆市心血管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
曾春雨教授致辞说道,我国心脏康复发展较快,彻底突破了传统诊疗疾病的观念,有效的改善了心脏病人预后,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成为现代心血管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立必将把心血管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并预祝联盟成立取得圆满成功!
徐亚伟: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未来可期
徐亚伟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建设背景及2019年建设成果,并从管理组织构架、中心建设与认证、区域协同体系、培训体系、信息化建设与质控、学术发表等方面介绍了心脏康复中心未来建设规划。
罗素新:携手互助,为重庆地区心脏康复建设而努力
罗素新教授作为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主席做《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工作规划》,她表示,自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胸痛中心以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学科中心的建设成为医疗质量的标杆。现阶段,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存在缺乏完善的建设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缺乏对预防和康复的重视等等问题。未来,重庆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将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带领下,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建立全面全程一体化的心血管疾病管理模式;
2.建立具有特色的预防、诊疗、康复为一体的心脏防治模式;
3.积极开展培养心脏康复人才计划;
4.带动区域内医院开展心脏康复工作;
5.推动重庆地区整合“六大学科中心”,打通院前院内院后通道;
6.加强心脏康复学术交流及临床研究,提升重庆地区心脏康复的影响力。
现场专家与线上专家共同启动并点亮山城重庆的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之路
心脏康复中心执行主任委员徐亚伟教授为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主席罗素新教授颁发聘书
徐亚伟教授和罗素新教授为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副主席颁发聘书
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员单位授牌
徐亚伟教授总结中对重庆市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对所有授牌单位表示衷心祝贺,并呼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共同努力!
会议还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弥守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国兰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赵璇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戴翠莲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云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徐顺霖教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刘伟静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胡春蓉教授等9位心脏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分别从心脏康复中心认证、运动心电监测、康复运动行为、心肺试验、重症患者康复、康复评估、心衰康复、心理康复等多角度详细讲述心脏康复中的各个要点。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