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召开,介绍了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慢病现状与防控挑战,以及针对性改善措施等内容。会上重点关注了肥胖、癌症防控、精神健康等问题。
2015-2019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具有国家和省级代表性,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一、中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的积极进展
一是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
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中国18-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
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改善,特别是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11.3%降至5.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从4.7%降到了2.2%。
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以贫血为例,本次监测的结果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8.7%,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孕妇贫血率为13.6%,与2015年发布的结果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二是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部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居民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经常饮酒率均有所下降。家庭减盐取得成效,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
三是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明显减少。2019年,中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16.5%,与2015年的18.5%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降幅达10.8%。
二、慢病死亡占比高,防控仍有两大挑战
2019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此外,部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三、特别强调:超重肥胖是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研究员特别强调,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人们已经比较熟知的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是超重肥胖。同时,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一轮的监测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
第一,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
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第二,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和人们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也十分重要。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需要社会、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
四、加强癌症防控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教授介绍,近年来,中国癌症发病仍然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目前,中国癌谱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像高收入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不断上升,以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消化道癌症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癌症整体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来已经从30.9%上升到40.5%,但与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差距原因,一是中国发病前几位的恶性肿瘤大部分预后比较差,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二是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还相对比较少,大众主动参加防癌体检的意识还不够强;此外,临床规范化诊治以及同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提高癌症生存率,预防和早诊早治是关键。未来将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不断提高群众防癌意识。
五、加大心理健康服务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大,中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人群逐渐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
一是出台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并且组织开展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二是在健康中国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方责任。
三是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导,专门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来防、治相关的精神疾患。
六、将合理膳食和重大慢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针对上述营养问题,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规划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应对: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促进活动,多吃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目前正在组织对现行的《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以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升健康水平。
二是推进食物供给与人群营养需求协调发展。加强营养对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食物产业链的导向作用。
三是持续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食物成分的监测等,动态掌握中国国居民膳食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四是针对重点营养问题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当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干预。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