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心内科主办的“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培训班(Cardiopulmonary Evaluation and Exercise Therapy,CEET)”在北京正式启动并完成第一期在线培训。该培训班由北医三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发起,秉承“前沿·精准·规范·务实”的办班宗旨,打造“最干货 · 最学术”的培训特色,追踪学术前沿,引领专业建设,规范操作流程,精准运动指导,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的心脏康复从业人员。因疫情原因,本期培训全部采取线上免费直播的形式,据会后在线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5831名医务人员在线学习,3745人签到留言互动,直播间访问量31918人次,总观看时长9696小时。6个500人的学员微信群与现场实时互动,收集大家的提问和答疑上百条,课后2158人完成线上考核。
此次第一期“北医三院心内科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培训班(CEET)”以“心血管运动治疗方案”为主题,由北医三院心内科赵威教授和任川教授主持,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高炜教授、徐顺霖教授、赵威教授、任川教授亲自授课,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既有心脏康复领域的发展和展望、心脏康复学科建设,也有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的相关理论和实操视频演示。
唐熠达教授开场致辞并宣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培训班(CEET)”正式开班。唐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心脏康复发展迅速,尽管很多医院陆续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对于如何进行心肺功能评估以及相应的治疗,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认知。希望通过此次系列培训班的开展,与全国进行心脏康复工作的同道,分享北医三院心内科在心脏康复领域的经验,与全国医学同仁共同成长。
讲课环节
高炜教授回顾了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指出心脏康复是包括患者教育、心理干预、营养咨询、药物治疗最优化、二级预防和运动康复为一体的心血管病综合管理体系,其可以改善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未来的心脏康复需要从国家大健康的角度,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体系,规范心肺评估和运动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实施,加强临床医生对心脏康复的重视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康复的认知度和心脏康复的依从性。
徐顺霖教授在主题为“心血管运动治疗概论”的讲课中指出,心脏康复不是“心脏”+“康复”医学,从事心脏运动康复需掌握“运动心脏病学”和“运动治疗技术在心脏病的应用”。在课程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学科对心脏运动康复的理解,列举了各种疾病的运动治疗方式,介绍了功能性动作筛查、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等多项国际先进的评估和治疗技术。
徐顺霖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递增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他在授课中指出,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肺耐力在术前评估中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手术风险;心肺运动试验获得的最大摄氧量等指标是反应个体功能状态的的精准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已经成为健康管理体检的新指标,可以据此精准划分健康风险。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反映递增负荷下机体代谢、通气、心血管反应等信息,测试结果在运动安全性评估和运动处方的制定中有重要意义。课程最后还进行了心肺运动试验九图案例讲解,进一步强调了临床实践应用。
赵威教授分享了北医三院关于“心脏康复学科建设”的经验,她指出心脏康复是北医三院心内科的重要分支,是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心脏康复的发展需要多学科联合、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联合、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联合、医工结合和医体结合等。
赵威教授还详细讲解了“心肺运动试验九图解读步骤”。“心肺运动试验九图”是CPET数据解读的基础和重要模式。课程中赵威教授详细讲述了心肺运动试验的测试数据和不同版本的九图排列格式,并系统介绍了九图解读的8个步骤:第一:分析是否为一次有效的测试;第二:通过峰值或最大摄氧量判断患者最大运动耐力;第三:确定无氧阈;第四:判断是否有足够的呼吸储备;第五:从氧脉搏判断循环/氧气输送效率;第六:判断通气效率;第七:通过全部九图分析运动受限的主要机制;第八:整体判读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在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任川教授讲解了“运动试验中的安全管理”和“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她表示运动试验的安全管理贯穿心肺运动试验全过程,测试前需掌握心肺运动试验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在正式测试前进行核查;需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刺激方案、解释试验的目的和过程;心肺运动试验负荷运动阶段和恢复阶段,需要密切观察运动中血压、心电图及心率、血氧和气体指标,掌握终止运动的指征。
“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课程中,任教授以一名71岁的男性高血压患者为例展开分析,表示保障高血压患者运动安全有效的核心准则是:个体化的精准运动康复,应根据血压水平尤其是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制定运动处方,对高血压患者的处方推荐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动态抗阻运动。
实操环节
在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实操环节,各位老师结合提前精心录制好的实操演示视频,分别就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的呼吸训练、姿势重建、心肺耐力等几个角度,生动、全面、深入地进行讲解和点评。
在上午和下午的课程间隙,北医三院心内科物理治疗师宋燕新带领大家进行了运动放松练习,并讲解了动作要领,通过上肢下肢多组动作练习使颈部、肩、背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放松。提醒各位学员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也要关注自己的运动健康。
最后的提问环节,学员们在线提问踊跃,共在线收集问题一百余条,赵威教授、徐顺霖教授和任川教授以座谈的方式,分别就大家关注的代表性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深入讨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微信群和直播间留言区被大家感谢老师们精彩授课辛苦付出的留言和点赞刷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线上学员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次培训班的赞誉和认可。
此次首期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据悉,2021年,北医三院心内科CEET培训班计划举办六期,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每一期都将侧重不同主题和内容,采取线上公开课和线下精品班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授课,旨在打造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的心脏康复专业培训课程体系。
我国心脏康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即将迎来全面开花的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仍存在知识普及不足,关键技术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北医三院心内科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心脏康复的单位,至今已经有30余年。现在,心脏康复已成为北医三院心内科的特色之一,建立了专业的团队和多学科协作模式,积极倡导心血管病的运动康复,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评价和运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已成为心内科病人的基本治疗内容。目前,北医三院心内科已累计心脏康复患者数据3万多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希望通过举办“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CEET)”的系列培训班,把心脏康复领域的经验和关键技术系统、持续地分享和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临床医生加强心脏康复的观念,提升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最终推动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向前发展。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