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孙艳玲:关于心脏康复营养处方的思考
作者: 孙艳玲 来源:365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3-01

一、心脏康复营养处方的现状


目前,我国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心脏康复中心开始大面积落地基层医院,大多数心脏康复中心在“康复”理念的贯彻方面并不均衡---其中,部分中心对于运动处方与心理处方尤其重视,而对于“预防”理念的理解相对薄弱,也就是只康复不预防,导致很多中心营养处方与管理处方最不被重视,没有真正落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渐下降,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均呈上升的态势。这些慢性病与长期膳食不平衡和油盐摄入过多密切相关。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国民营养计划》中明确提出“定期修订和发布居民膳食指南”。这一举措说明健康居民应该根据膳食指南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那么,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调整饮食结构就更为重要和迫切了。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如高油高盐摄入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饮酒过量等。而能量摄入过量、三大供能营养素比例失调,则可增加全因死亡及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所以说,营养处方是心脏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评估及早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及时给与营养处方、药物治疗、饮食纠偏,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合理健康膳食模式对维持机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婴儿、青少年身体成长,成人获得和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部分癌症的发病风险。因此,我们需要以循证为依据,更新膳食指导,以慢性病预防为目标,全方位引导健康生活方式,以营养人才队伍建设为举措,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


二、心脏康复营养处方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心血管专科医生对营养知识是缺乏的,大多数基层医院的营养科形同虚设,相比其他临床科室来讲在医院的话语权不高,甚至大部分医院根本没有设立营养科。


在当前社会,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饮食多样化导致人们对营养摄入出现偏差。如有部分减肥、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饮食过偏,导致营养失衡。还有一些中老年人一味地追求养生,天天清粥小菜,饮食过于清淡,导致营养不良。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二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


四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关注。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均衡涉及到地域不同,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西北人爱吃面食、猪牛羊肉之品,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肴等,相比洛阳而言,洛阳人喜爱喝汤,文化的多样性导致饮食的丰富多样化,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想达到饮食均衡的状态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大量的心血管患者饮食习惯虽然错误但也很难改变。


在我国这种现象下,统一模式的营养处方很难有效,但大多数康复中心对于营养处方的概念,也就是粘贴一张膳食宝塔,或一个配餐模型摆在康复中心,或者病例中的一张膳食指导。事实上用膳食宝塔做好营养处方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心脏康复的营养处方在五大处方中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并没有真实落地临床。


三、持续的营养评估是营养处方的基础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于膳食营养与疾病预防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不断地尝试各种膳食搭配营养摄入,甚至偏信各种偏方及不合理的饮食处方,以达到改善预防疾病的目的。但事实上,多数膳食搭配对疾病预防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尤其是慢性疾病的逐年增加,除了药物处方、运动处方之外,营养处方变得尤为重要,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下,大部分人对于膳食营养的关注只在于疾病的转归,不能坚持长期的评估和监测,从而影响疾病本身的问题,导致疾病反复。因此,伴随着慢性疾病的增长,长期持续的营养评估是营养处方的基础,是疾病预防的关键。


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在五大处方中,营养处方虽然最不被重视,但是药食同源,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将对心血管疾病的调理和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早期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在国外医疗行业中,营养评估已成为诊疗的常规工作,很多医院管理标准将营养评估纳入测量要素。


心脏康复的营养处方应首先从正确的营养状况评价开始。常规的机体营养状况评价常用方法包括膳食调查、能量消耗测定、体格测量、体能测量、生化检测、临床(营养缺乏病)检查和综合评价。这些评估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心血管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更精准和持续的评估。


能量代谢车间接测热法是目前临床上能量代谢测定的“金标准”,作为营养二级评估阶段重要组成设备,为心脏康复中心营养师提供重要能量代谢数据,从而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营养处方。


制定精准的个体化营养处方还需监测记录饮食习惯,因为营养处方与生活方式处方息息相关,饮食习惯是生活方式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营养处方,必须了解生活方式,做好饮食习惯的监测,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通过纠正饮食偏差,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其实,即使通过营养代谢车给予精确评估,制定营养处方,也只是膳食结构的调整,而在中国由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影响,老百姓更习惯接受食补加药补的概念,而大家对于药补的认知多停留在维生素和种类繁多的保健品的层面上。事实上,在药补方面中医药占有很大的优势。


四、中医中药之营养处方


1、中医对于营养的认识

营养”古代又作“荣养”。营为经营、营造。养为养护、补养。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 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饮食的营养,中医称为“水谷精微”是人体后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中医学对于营养的认识是从整体观出发的。认为饮食进入人体, 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 成为水谷精微 ,输布于全身 ,而滋养人体。各种不同的食物成分入某经某脏,从而滋养脏腑、经脉、气血、乃至四肢、骨骼、皮毛等。后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精气结合,从而维护正常的生 命活动和抵御邪气。


中医营养理论历史悠久,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中 ,对于饮食、药膳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从羹和汤液开始 ,到汤药和药用酒出现 ,已经有了雏形。制酒技术推行而产生的醋 、酱、豆豉、饴等 , 丰富了中医营养的内容。周代已经有了世界最早的专职营养师 ———食医 ,《周礼》中即有“以五味、五谷 、五药养其病” 的记载;《山海经》载有食鱼、鸟治病的内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 ,而且收有食疗方剂;《神农本草经》收有许多药用食物 。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有“猪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剂 ;唐代是我国食疗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 食治”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食疗、食药结合的理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论 ;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论”记载了 28 种疾病的食疗方;《养老奉亲书》记述了老人饮食保健与治疗。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将饮食保健理论与日常烹调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部完整的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有 200 余种药用食物, 包括大豆、豉、粥、粽、饴糖、酱、酒、醋、葡萄酒、豆腐、糕、蒸饼等,另外还有食疗方 ,如粥方即有 53 个, 是中医营养学普及与发展的一个标志。 


2、中医营养理论

强调平衡

孙思邈说 :“凡病必先以食疗之,食疗不愈再以药疗之。”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食物是最好的药 物。”可见中西方医学都是非常重视饮食对于健康的作用的。进入21世纪,人们开始不止关注“吃饱”,而更关注“吃好”。饮食无论过多过少都是失衡,都会带来疾病或是不良的状态。因此,“吃好”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指的都是营养的均衡。现代营养学说中, 平衡膳食就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 ,科学配餐 。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 、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谈到 :“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五果为助。”正是中华民族对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强调食物性味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或天然营养物质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说。应用中医理论指导就不再是拆分蛋白质、脂肪等成分那样简单 ,而是必须突出中医理论的特点。


中医自古的食疗,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蔬菜、谷物、豆类 、肉类等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机体营养平衡。中药有四气五味归经之说,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寒 、热、温、凉四性 ,辛 、甘、酸、苦 、咸以及归经的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出:“饮食有节, 谨和五味。”以药食之味而言,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是谓五入。”熟知食物的食性、五味和归经,对科学运用和指导食疗 、对防病治病和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中医营养学在实际应用时,判别某人某病应用何种食物, 其所遵循的准则依然是“辨证论治”,即有的放矢地给予相应药食处方或用食疗方法作相应调整 。例如感冒在中医理论中分为多个证型, 以寒为主者应选用姜糖水、葱白汤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以热为主者用桑菊豆豉饮 、荷叶薄荷粥等以辛凉解表 , 疏散风热。食疗有调整脏腑功能之用。例如食品中大枣 、龙眼、小麦、莲子等有养心安神功效;山药、栗子等可用于健脾补肾 。诸如此类皆是调整脏腑功能的食品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认识到了营养对于人体健康、抗御疾病、延年益寿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中医理论强调“平衡膳食 ,辨证用膳”,注重个体差异,提倡不同营养成分的互补 ,这与现代营养学说高度一致。


五、小结


根据卫生部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即“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 ,贫困与富裕文明病并存”。这一现状同时也提示, 我国的营养状况不是用简单的确定每日摄入量所能解决的 , 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且又尊重民族膳食习惯的科学合理的营养知识作为支撑。


几千年来人们所食用的食物、烹饪的方法很难在几天之内彻底改变, 因而使得某些西方营养理论难以普及下去 。根源于中华大地的以各种食物的偏性作为药性的中医药理论此时便显示出了非凡的适应力和号召力,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疗、中药药疗的营养处方,使人们在享受生活同时亦可达到预防、养生、保健、治疗、康的目的。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