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孕前产后体重变化超1BMI单位或增加7成心血管疾病风险!
作者: 梅斯医学 来源:梅斯医学发布时间:2021-04-12

对许多女性来说,生育意味着体重增加——几乎有四分之一的妇女在分娩后1~2年内体重比怀孕前大幅增加(>4.5kg)。尤其是对于爱美的女士,这种体重增加不仅意味着身材变形,更是会增加日后肥胖的风险,而肥胖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此外,产后额外的体重可能导致腹部脂肪比例增加,而腹部脂肪与不良心血管健康高度相关。因此,孕产妇在整个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可能对妇女的长期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可能也是目前生育率走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有研究发现,超过30%的丹麦女性和近50%的美国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出现超重或肥胖的状态,对于这些女性来说,产后体重大幅高于孕前,可能会使已经升高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加严重。

60740fea1bc00.png

为此,来自丹麦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对怀孕前到产后18个月的体重变化,根据随后的母体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发表在最新的《公共医学科学图书馆》(PLOS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丹麦全国出生队列(DNBC;1997-2002年)中47966名有活产单胎的妇女进行了队列研究。在怀孕期间以及产后6个月和18个月进行的访谈提供了有关身高、妊娠体重增加(GWG)、产后体重和产妇特征的信息。

60741020c3961.png

妊娠并发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信息来自国家患者登记册。使用Cox回归,估计了随访16年的高血压和CVD的调整后危险比(HR)。在此期间,有2011名女性在医院被诊断为高血压,1321名女性被诊断为CVDs。


总的来说,与稳定体重(±1个BMI单位)的孕妇相比,从孕前到产后18个月体重增加>1-2和>2个BMI单位分别与25%和31%的高血压风险相关。注: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平方米)。


进一步校正后发现,无论GWG是否低于或高于正常值,上述危险仍存在。


60741049bc928.png

对于CVD,根据孕前BMI的不同,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在正常/体重较轻的女性中,体重增加>2个BMI单位和体重减少>1个BMI单位分别与48%和28%的CVD风险较高相关。


此外,体重减轻>1个BMI单位加上低于推荐的GWG与70%的CVD风险较高相关。而在超重/肥胖的女性中没有观察到上述风险增加。


由此可见,产妇的产后体重增长或以及体重正常/不足的产妇产后体重下降,都可能与日后心血管健康不良有关。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