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及对患者活动耐量与QOL评分的影响
作者: 赵云 刘瑾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1-05-11


冠心病属于一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是因机体内的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产生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情况,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等严重后果造成的。疾病发生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性发展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极大的损害,严重者则会出现死亡等后果。患者在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接受合理化的康复治疗成为持续性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性辅助治疗通过增强内皮血流切应力、降低内皮炎性反应和改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等效果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效果理想。本研究分析了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及对患者活动耐量与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92 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冠心病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年龄44~76 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存在严重的免疫系统、血液等疾病;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92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曲美他嗪治疗,60mg/d,分早、中、晚 3 次服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 次,每天早晚 2 次服用。同时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抗凝血治疗,进行适量步行、训练和有氧慢跑等康复训练,持续治疗 1 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治疗。选取 0.35~0.45kg/cm2 的反搏气囊充气压力,由专人操作固定体外反搏装置,严格按照体外反搏诊疗常规开展,将仪器中的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由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下而上自小腿、大腿、臀部进行序贯充气,挤压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改善心、脑、肾等周身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持续增加右心的静脉回流,通过 Frank-Starling 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1 次 /d,1h/ 次,每10天为 1 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在相同强度运动量情况下机体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超过80%,心功能改善 2 级;有效:在相同强度运动量情况下机体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为 50%~80%,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在相同强度运动量情况下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改善程度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 = 显效 + 有效。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症状。Ⅱ级:患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3)比较两组血管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心绞痛恶化。(4)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活动耐量及 QOL 评分。活动耐量应用 6 min 步行实验进行评估。QOL 评分参考专业的 QOL 量表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总评分为 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 26 例,女 20 例;年龄 51~80 岁,平均(65.5±1.7)岁;病程 1~4 年,平均(2.5±0.7) 年。 研 究 组 男 25 例, 女 21 例;年龄 50~80 岁,平均(65.0±1.4)岁;病程 1~3 年,平均(2.0±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2,P=0.020),见表 1。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Ⅰ、Ⅱ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Ⅲ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4 两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83,P<0.05),见表 3。



2.5 两组治疗前后活动耐量及 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6min 步行距离与 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6min步行距离与 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三、讨论


现阶段,由于人们休息规律、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持续增加且患者群体呈年轻化。冠心病具有危害性强、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多种疾病特点。如果冠心病病情持续发展则极易出现身体素质弱化、生活质量降低和威胁生命安全等严重后果,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因此及时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成为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促进临床康复的关键。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主要遵循以抗凝血、改善血循环为基本治疗原则。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药物具有较显著的降脂效果,可有效抑制机体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机体的心肌功能、降低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长时间且大量西药治疗极易引发多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较差。增强型体外反搏作为一种在保障患者安全性情况的辅助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心室收缩力、舒张力,进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实现比较理想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Ⅲ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冠心病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心功能,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主要是因为:


(1)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依据其所具备的双脉冲血流治疗特性保障患者在心脏舒张阶段的血液循环呈增压波状态,而在收缩期呈收缩波状态,进而影响机体的血液流动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切面应力情况。


(2)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通过修复血管内的细胞组织,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管中的流动环境,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 6min 步行距离与 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而持续增强患者的活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具有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主要是因为:(1)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增强血流切应力促进血液中抗氧化物质、血管扩张素和纤维溶解物质等多种物质的分泌。(2)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可以持续降低局部血管内炎性因子水平和减少血液中粘附因子、白细胞等成分大量聚集现象的出现,进而维护血管内环境始终处于健康状态。(3)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可以增强血管组织的再生能力,同时加快旁系微血管的新生速度,进而促使血液在充足的空间中流动,从而改善机体内的血管因阻塞缺血状态。(4)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能够持续改善机体内的应激情况,进而有效控制酶类物质的激活状态处于正常范围内。综合上述多种优势持续增加患者的临床活动耐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进而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持续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开展增强型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和 QOL 评分,促使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赵云 刘瑾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3月(第18卷第9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