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OCC 2021|心脏康复论坛:立足实践,展望未来,心脏康复的全面发展
作者: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发布时间:2021-05-31

5月27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拉开帷幕。28日上午,心脏康复论坛汇集了多位国内心脏康复领域权威专家,从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与技术、心脏康复理论与现状、心血管重症康复、心脏康复临床实践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的临床实践成果。


60b44fa1d8e51.png


霍勇:学科中心建设是心脏康复的重要途径

60b44fdd3bc97.png


目前心脏康复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医疗机构能否提供规范、专业的心脏康复指导对其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这其中,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论坛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先对学科中心建设与心脏康复发展的关系做了系统介绍。作为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及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教授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详细阐释了学科中心建设究竟如何为心脏康复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他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现阶段尚未能完全实现心血管疾病预防、救治、康复的系统整合。胸痛中心建设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康复体系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高效性的方式,在复制和推广到其他领域的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霍勇教授提出,应总结胸痛中心的成功经验,将其植入到心脏康复中心建设的实践当中,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结合最新医疗技术手段,定能全面推进心脏康复的发展,以更高效地参与到健康中国行动当中。


赵威:运动猝死的预防依赖于合理评估

60b4506fcd5a3.png


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疾病后期的恢复治疗自然十分重要,但积极的预防也不可被忽视。随着大众运动意识的提高,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变得愈加重要。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赵威教授从更为具体的角度,分享了运动猝死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相关内容。赵威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是运动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无常规运动习惯或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格外危险。


由于目前运动性猝死时间定义并不统一,而且考虑到运动水平、运动类型、运动强度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和地区,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存在极大差异。赵威教授强调,尽管单纯性的运动性猝死发生概率较低,但对于可能存在相关风险的人群而言,一定程度的预防措施仍然必要。无论是否存在运动性猝死风险,合理的运动前筛查评估均可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对于职业运动员、精英运动员宜每年重新评估家族史、体格检查、静息心电图;业余运动员也应评估家族史、体格检查,但静息心电图可考虑每3~5年重复一次。总之,通过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手段,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真正有效地判断患者心脏功能,保护心脏健康。


通过对目前心脏康复诊疗方面的重、难点进行的深入讨论,此次心脏康复论坛对当下临床心脏康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与会的多位专家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为大家打造了一场知识盛宴,帮助更多参会人员深入学习和掌握了心脏康复领域相关内容。相信本次心脏康复论坛的成功开展,将会助力国内心脏康复领域迈上新的台阶。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