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BMJ:年轻人高血压与远期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系统评价及meta 分析
作者: 罗冬玲 程允就等 来源: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发布时间:2021-07-19

每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1 800万人,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1,2。高血压是公认的可纠正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目前有两套用于高血压诊断的诊断标准:传统的140/90 mmHg3及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130/80 mmHg。尽管目前高血压诊断存在两套不同标准,但是他们的治疗推荐都是类似的,总体上是根据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决定。目前大多数随机对照研究是在高风险或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进行的5。因此,经常使用的风险预测模型或指南大多基于对老年人的研究,而对年轻人发生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研究甚少。虽然传统意义上,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但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年轻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升高。


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年轻时长期血压升高是否会导致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目前缺乏探讨年轻人血压升高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系统综述或随机对照研究。仅存在少数几个观察性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在风险阈值及研究终点上均存在不同。一项来自印度的研究发现,在年龄处于34~44岁的参与者中,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收缩压为140~159 mmHg时开始升高21,而在另外几个队列研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在120/80 mmHg时已经升高。另外,Son及其同事发现,年轻时血压升高与所有心血管终点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8,而在哈佛校友健康研究中,血压升高与卒中无关15。


考虑到以上这些不一致发现,我们有必要对年轻人血压升高及不同心血管终点的关系进行更新,以助于修正一级预防策略并引导未来临床研究设计。因此,我们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旨在量化年轻人血压升高与远期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同时,我们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进行分析,以探讨两者升高对不同临床终点是否存在不同影响。


方法


本研究是根据预定的方案(补充附录1,见网站bmj.com)进行的,严格遵循Cochrane手册的建议25及按照PRISMA(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规范进行汇报。该方案在2020年3月6日进行过一次修改。修改内容包括:对搜索日期及搜索策略进行更新;增加了额外的统计分析;使用GRADE方法(推荐的评价、发展及评估的等级评分)对meta分析的结果质量进行评级。根据方案偏离评估指南,这些变化仅属于轻微的方案偏离。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纵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在18~45岁,研究中报道了血压升高与不良终点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所有心血管事件总和,包括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和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任何原因的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为冠心病、卒中及全因死亡。


排除标准为:研究类型为综述、病例报道、横向性研究、对比降压药物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人群合并明显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肺动脉高压、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疾病或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对象为孕妇、危重病患者或者住院患者,研究中报道的血压分层少于3组,或者提供的数据无法计算相对风险的研究。


数据来源及检索


搜索的文献为截至2020年3月6日前在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上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补充材料附录2上提供了详细的搜索策略,使用的关键词为:(hypertension OR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R stroke 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OR cardiovascular deaths OR heart failure OR diabetes OR renal failure 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cohort OR follow up) AND (age OR young)。对性别、地域、语言或者随访时间没有限制。同时,我们也对纳入研究及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进行搜索,联系潜在能入选研究的作者以获得额外数据。而且,我们手动检索了谷歌学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包括政府报道、保险报道、会议记录及电子论文等,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信息。我们对ClincalTrials.gov、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研究注册平台进行搜索以获得正在进行的或者未发表的潜在研究。如果纳入的文献来自同一项研究或者提供的是相似的研究结果,我们将纳入提供信息最相关的文献。但是,如果来自同一研究的不同文献报道的是不同的研究终点,我们将同时纳入用于不同研究终点的分析。


两名作者(DL和YC)同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标题及摘要进行筛查,仔细核对符合要求的文献全文,并对是否纳入做出最终决定。在筛选过程中如果存在意见不符,两名作者将在讨论后达成一致。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估


两名作者(DL和YC)分别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的数据提取,提取主要的基线及终点事件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地域/国家、研究类型、研究开始的年份、研究对象的数量及年龄、随访时间、性别比例、血压分层依据及每层的血压平均值、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研究终点。随后,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血压分为5个亚组:最适血压(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正常血压(120~129 mmHg和80~84 mmHg),正常高值(130~139 mmHg和85~89 mmHg),1级高血压(140~159 mmHg和90~99 mmHg),以及2级高血压(≥160 mmHg和≥100 mmHg)。在计算相对风险时,最适血压层作为对照组。上述信息来源于发表的数据或者通过文章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我们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研究的特点及质量进行评估。简单来说,该量表在三方面对研究进行星级评分,包括研究分组的选择、分组间的比较及研究终点的评估,通过每个答案的得分来计算总分。如果总分超过7分(总分为9分),则认为研究质量较高。两名作者分别对纳入研究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如存在意见不符,两名作者将在讨论后达成一致或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们通过漏斗图及Egger统计检验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价,P值<0.05被认为存在偏倚。


数据合成及分析


我们使用STATA 15.0版(Stata Corp、College Station、TX)软件包,通过逆方差方法进行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因为本研究的纳入人群来源复杂,所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这种方法在汇总效应量时可以考虑到数据的异质性。首选汇总来自原纳入研究的风险评估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无法直接获得,我们将提取原始数据计算未经矫正的相对风险。汇总的相对风险(RR)将同时显示95%可信区间(CI)。绝对风险差将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R-1)*I0],这里的RR指的是汇总的相对风险,I0是年轻人最适血压分层中每1 000人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我们通过计算预防1例事件的每年需治数(NNT)来评估治疗获益。该计算的前提假设是:经过治疗将血压降至最适水平后,对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将降低至最适血压人群的水平。需治数可以直接通过血压升高与最适血压人群的绝对危险差的倒数计算所得。此外,我们使用公式pdi*[(RR-1)/RR]对每层血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进行计算,pdi代表第i层血压人群对应的事件发生率。


在量效反应分析中,我们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图来评估血压与不同终点的量效反应关系。通过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结果以95%CI表示34。我们使用原始研究中每层血压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进行拟合。为计算研究的总人年数,直接提取研究中的总人年数,或通过研究总人数及中位随访时间计算总人年数。


我们使用χ2检验对不同研究的异质性进行评估,并以Cochran′s Q和I2统计量及其对应的95%CI表示。统计量在0~25%表示异质性较小,26%~75%表示存在中度异质性,数值>75%表示异质性较大35。


我们进行了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以评估异质性的潜在来源。基于以下变量对纳入研究进行分组:年龄(30岁以下或30岁以上);体质指数(≥25或<25);样本量(≥100 000或<100 000);中位随访时间(>20或≤20年);研究开始年份(1980年及以前或1980年之后);地域(亚洲、欧洲或北美洲);以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结果(>7或≤7分)。纳入的研究中只有4篇报道了性别亚组的信息,我们提取其中男性亚组的信息,将其与其他只研究男性群体的研究进行汇总后再与女性亚组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明确性别对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影响,我们将研究按男性比例(≥90%或<90%)分开后重新进行了分析。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分析:排除高发表偏倚风险的研究21;排除只研究男性群体或者军队成员的研究10;排除回顾性研究或研究终点定义不一致的研究;或者将研究限制在非治疗群体,通过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或有矫正混杂因素的研究。所有统计检验都是两侧的,P值<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及公众参与声明


该研究在研究问题制定、终点测量、研究纳入、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均不涉及任何患者或公众的参与。本研究的结果解读及撰写不受任何患者及公众影响。我们无法直接联系原研究的具体参与者。


结果


纳入分析的研究的一般描述


通过标题及摘要的筛选,发表的57 519条记录中共有828条符合入选标准。通过对上述记录进行全文阅读后,共纳入17篇研究进行分析(图1)。这些研究共纳入4 533 292位年轻人(每项研究的人数从3 490到2 488 101人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4.7年(每项研究的随访时间从4.3到56.3年不等)。表1提供了入选研究的详细信息。纳入的研究中3个为回顾性队列,其余14个为前瞻性队列。所有研究均报道了心血管事件终点(冠心病或者卒中),只有8项研究报道了全因死亡终点。


60f4eacadd0cf.png


60f4eada28bd5.png

图1 meta分析研究纳入流程图


根据漏斗图的目视检查和Egger检验的结果,我们没有发现不同血压分层中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所有P值>0.05;补充材料附录3,图S1,见网站bmj.com)。表2显示的是纳入研究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及质量评估结果;其中仅1项研究低于7分,提示质量欠佳21。其余研究均>7分,提示质量较高且偏倚风险较低。大部分研究被认为具有人群代表性。除1项研究外,其余研究均对终点进行了准确定义19。根据GRADE质量评估汇总结果,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及卒中等终点的研究证据级别为中到高级,而除了2级高血压这一分层外,全因死亡终点的证据级别均为低级(补充材料附件3,表S1,见网站bmj.com)。


60f4eb3b1ccbf.png

表2 纳入研究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及质量评估


血压升高和主要研究终点


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85 674例。最适血压范围的年轻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97/1 000人年(95%CI 1.48~2.46)。图2显示的是不同血压分层与主要终点的逐级递增关系。与最适血压人群相比,正常血压[相对风险1.19,95%CI 1.08~1.31;危险差0.37,95%CI (0.16~0.61)每1 000人年],正常高值血压(1.35,1.22~1.49;0.69,0.43~0.97),1级高血压(1.92,1.68~2.19;1.81,1.34~2.34)和2级高血压的年轻人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15,2.31~4.29;4.24,(2.58~6.48)每1 000人年]。


60f4ebac37074.png


图2 与最适合血压相比,不同血压分层的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森林图


各研究在不同血压分层中相对风险异质性较大,且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血压Q=42.5,I2=74.1%,P<0.001;正常高值血压:Q=104.2,I2=85.6%,P<0.001;1级高血压:Q=175.8,I2=91.5%,P<0.001;2级高血压:Q=216.6,I2=95.8%,P<0.001;图2)。因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情境下的敏感性分析,以探讨异质性来源及异质性减少的潜在可能。结果显示,当分析限定在只包含未治疗个体的研究或只使用水银测压计测压的研究时,异质性能下降至中等程度(补充材料附件3,表S2,见网站bmj.com)。


为进一步探讨异质性来源,我们在预先定义好的亚组中进行分层分析。大部分分层分析的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表3)。样本量的差异、研究质量、随访时间、人群地域和体质指数均不是主要的异质性来源。而且,不同性别的风险评估也是类似的。基于性别比例(≥90%比<90%)的分层分析也并未发现暴露-结局关系的明显差异,这提示性别对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无明显影响。同样地,在排除只包含男性研究者,或只包含军队成员10的研究后,血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也并无明显变化。


60f4ed06500b2.png

表3 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对风险的分层分析


尽管入选研究的开始时间可能是异质性来源的因素之一,但是,当我们按纳入研究的开始时间进行分层后(1980年及以前或1980年之后),上述结果亦无明显变化(表3)。但是,正常高值以上的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在30岁以上的年轻人中更为明显。这提示,年龄可能也是本研究的异质性来源之一。


血压升高和次要研究终点


在处于最适血压范围的年轻人中,冠心病、卒中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07 (95%CI 0.77~1.38),0.94 (0.67~1.21)和3.12 (1.40~4.84)/1 000人年。与最适合血压人群相比,正常血压人群的冠心病相对风险为1.09 [95% CI 0.99~1.21;危险差0.10,95%CI (0.01~0.22)每1 000人年],正常高值人群的冠心病相对风险为1.25 (1.18~1.34;0.27,0.19~0.36),1级高血压为1.65 (1.48~1.84;0.70,0.51~0.90),2级高血压为2.27 (1.86~2.78;1.36,0.92~1.90)(图3)。


60f4ed5f7388a.png

图3 与最适合血压相比,不同血压分层的冠心病相对风险森林图


同样地,与最适合血压人群相比,正常血压[相对风险1.14,95%CI 1.03~1.27;危险差0.13,95%CI(0.03~0.25)每1 000人年],正常高值(1.27,1.15~1.39;0.25,0.14~0.37),1级高血压(1.89,1.56~2.28;0.84,0.53~1.20)及2级高血压(2.87,2.07~3.96;1.76,1.01~2.78)人群的卒中风险增加(图4)。对全因死亡风险来说,当血压超过140/90 mmHg时风险才开始增加,1级高血压风险增加42%[相对风险1.42,95%CI 1.18~1.71;危险差1.31,95%CI (0.56~2.22)每1 000人年],2级高血压风险翻倍(2.01,1.38~2.93;3.15,1.19~6.02;图5)。


60f4ed83add0a.png


图4 与最适合血压相比,不同血压分层的卒中相对风险森林图


对卒中及全因死亡终点,各研究在正常血压高值(卒中:Q=25.4,I2=52.8%,P=0.01;全因死亡:Q=21.3,I2=67.1%,P=0.003;图4,图5)、1级高血压(卒中:Q=86.3,I2=86.1%,P<0.001;全因死亡:Q=93.8,I2=92.5%,P<0.001;图4,图5)、2级高血压(卒中:Q=25.7,I2=76.6%,P<0.001;全因死亡:Q=36.5,I2=89.0%,P<0.001;图4,图5)中相对风险的异质性为中高程度。但是,对上述终点的正常血压分层(卒中:Q=10.6,I2=24.4%,P=0.23;全因死亡:Q=10.6,I2=0.0%,P=0.46;图4,图5),冠心病终点的正常血压(Q=13.6,I2=33.7%,P=0.14;图3)、正常高值(Q=16.5,I2=21.1%,P=0.23;图3),2级高血压(Q=9.7,I2=27.8%,P=0.21;图3)分层中,并未发现明显的异质性。


NNT及血压与不同研究终点的量效反应关系


假设经过治疗可以将血压升高带来的风险完全消除,那么对正常血压人群来说,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每年需治数为2 672例(95%CI 1 639~6 250),对正常高值人群为1 450例(1 031~2 326);对1级高血压人群为552例(427~746);对2级高血压人群为236例(154~388)。图6显示的是预防1例冠心病、卒中和全因死亡事件的需治数。总体来说,血压升高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3.8% (95%CI 17.9%~28.8%)。该危险度随血压升高而增加:正常血压对应的危险度为2.1% (1.0%~3.1%),正常高值为8.6%(6.0%~10.9%),高血压水平为13.0% (11.0%~14.8%)(图6)。冠心病与卒中的结果与之类似(图6)。


60f4edb76963f.png

图6 不同血压分层中不同研究终点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及每年需治疗数(NNT)


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卒中风险随血压升高的关系不仅在血压等级中存在,当使用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时亦如此。图7显示,当收缩压超过120~129 mmHg时,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及卒中风险与收缩压的关系为量效升高的关系(图7,上图)。同样地,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在舒张压超过80 mmHg后呈量效增加的关系(图7,下图)。而对全因死亡终点来说,该风险在收缩压超过150~160 mmHg,舒张压超过80~90 mmHg时,才逐步升高。单独来看,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相对风险1.05,95%CI 1.03~1.06),冠心病风险增加3%(1.03,1.02~1.04),卒中风险增加4%(1.04,1.02~1.05),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02,1.01~1.03)。舒张压每升高5 mmHg,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4%(1.04,1.03~1.05),冠心病风险增加2%(1.02,1.02~1.03),卒中风险增加3%(1.03,1.02~1.04),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 (1.02,1.01~1.03)。


60f4edd83c285.png


图7 收缩压(上图)及舒张压(下图)与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卒中及全因死亡风险的非线性量效反应分析。阴影为95%可信区间。


讨论


主要发现


年轻人血压升高是否与心血管临床显性事件有关,目前证据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包含17项研究,纳入约450万年轻人,得出了3个主要发现。首先,我们观察到血压分层与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卒中及全因死亡风险呈逐级递增的关系。此关系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中是一致的,但在30岁以上的年轻人中更明显。其次,血压升高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较高,约占年轻人心血管事件的四分之一。最后,上述结果与单独分析收缩压及舒张压的量效反应关系相一致。


该研究的优势及缺陷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样本量极大,随访时间较长:共纳入约450万年轻人,平均随访14.7年。而且,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血压分层与多项研究终点的关系,而非如既往研究一般仅分析高血压与否对预后的影响36,37。全面的血压分层可使卫生保健工作者对血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有更详细的认识。另外,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模型可用于模拟血压与单项研究终点的量效反应关系,有助于评估收缩压及舒张压对不同研究终点的独立影响。而且,亚组分析和不同情境下的敏感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本研究未提前注册。但是,它是根据预定的方案进行,并遵循Cochrane手册的建议25,按照PRISMA(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规范进行汇报26。第二,纳入的研究设计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不同队列中血压测量的方案并不一致。人群特征,包括年龄范围、治疗状态、是否合并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均可能是研究异质性来源的原因之一。因此,尽管我们的研究结果在不同情境下均能保持稳健,但异质性一直较大且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中未能明显降低。最后,将只纳入男性群体的研究与其他性别混合的研究结果汇总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倚。但是,基于性别分布(男性比例)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风险升高的结论在两种性别及包含不同男性比例的研究中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女性人群的分析只基于4项研究,因此该汇总结果应谨慎看待。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是被长期认可且被认为是年龄特异的,但是大多数终点事件的研究都局限在中老年人群38,39,40。既往的队列研究及综述表明,在中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1,23,38,41,42。Suita研究曾报道,与50岁以上最适血压人群相比,正常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为2.04 (95%CI 1.19~3.48),正常高值为2.46(1.46~4.14),1级高血压为2.62(1.59~4.32),2级高血压为3.95 (2.37~6.58)。另外,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5%~40%43。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不同血压分层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在不同年龄层中是不同的39。我们发现,与中老年人相比,在相同血压分层下,年轻人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更低。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舒张压每增加5 mmHg,对应的风险将增加4%~5%。


鉴于参考组发病率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研究中指的是最适血压组),疾病的相对风险估算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有限44。与老年人相比,最适血压的年轻人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较低。MESA研究(这是一个入选人群无基线心血管疾病,年龄在45~84岁的队列研究)发现,血压在120~139 mmHg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6~24.3)每1 000人年。血压在140~159 mmHg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4~36.9)每1 000人年,当血压升高至160 mmHg以上时,风险增加到(16.7~37.1)每1 000人年45。尽管绝对风险也相对较低,随着年轻人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绝对风险之间的差值(在血压升高的群体中,每1 000人年至少增加4例心血管事件)是不容忽视的7,46,47。


在年轻人中,血压升高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高于对应血压水平下的老年人20,48。这一发现表明,血压升高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对年轻人来说更不利,尤其当血压超过140/90 mmHg时。这种现象可能是年龄原因导致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受损或长期糖尿病,对心血管事件有重要影响,因而高血压的作用相对减弱48,49。但是,对年轻人来说,由于合并症及其他危险因素较少,高血压的影响更占优势。


在年轻人中,收缩压及舒张压对心血管结局有独立影响。年轻人与老年人高血压病理生理基础似乎是不同的5,50。在年轻人中,白大衣高血压、高应激状态、继发性高血压,以及由外周血压放大引起的高血压更常见。相反,血管弹性下降和僵硬度增加常常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同时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5,50,51。理解清楚不同年龄层中的病理生理学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本研究的发现。MONICA项目是1项基于人口学的大型队列,该研究发现,血压作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会随年龄而变化:从舒张压转变到收缩压舒张压,最终转变为收缩压。这一发现与我们的结果一致,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独立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是,收缩压及舒张压对不同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收缩压来说,卒中及冠心病风险从120 mmHg开始升高,而全因死亡风险从150~160 mmHg开始增加。而对于舒张压,卒中风险比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更明显。由于年轻人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应予以特别重视。


本研究的应用


目前对于年轻人血压升高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并不明确。由于我们的发现是基于观察性而非干预性研究,因此并不能直接得出降压治疗的建议。根据高血压指南,对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于10%的人群进行降压治疗是有益的34。但是,目前常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在年轻人中并未被证实,且支持在年轻人中启动降压药物的证据并不充分54,55。所以,对年轻人高血压的干预应十分谨慎。基于我们的发现,为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正常血压、正常血压高值、1级高血压及2级高血压对应的每年需治数分别为2 672例、1 450例、552例及236例。这些数据表明治疗获益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那些血压正常或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我们的结果可以使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对获得某一结果做出评估,并为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31。


如果缺乏血压升高与心血管风险的明确关系,制定和实施针对年轻人的标准化治疗建议或指南是非常困难的。尽管目前已有年轻人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但大多数仍在初始阶段,而对长期心血管终点的影响尚未明确56,57,58。所以,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完善年轻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策略,并可能对未来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


我们对约450万年轻人的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现,心血管风险在正常血压时已开始增加。尽管绝对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在我们的分析中,高于最适血压与正常血压水平的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差是持续存在的,因此不容忽视。另外,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独立地影响心血管终点,所以在评价年轻人风险时应同时考虑。但是,由于治疗的需治数较多,而且治疗效益可能较低,积极的降压治疗应十分谨慎,且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