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通过序贯加压于双下肢,将血流驱回心脏,从而增加脑、心等脏器的舒张期血流灌注的无创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正常的舒张功能是收缩期有效泵血的保障,当发生心室肌顺应性减退或心室主动舒张功能不全时,将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即使是在无临床症状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仍会造成心衰与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上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27±9.0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8±1.84)年;合并疾病:糖尿病12例,高血压3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84±9.1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05±1.78)年;合并疾病:糖尿病14例,高血压3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可耐受ECCP治疗;③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排除标准:①主动脉关闭不全;②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高血压(>160/100mmHg);③严重下肢动脉闭塞与静脉血栓;④出血性疾病;⑤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严重心力衰竭或心肌病;⑥严重肺动脉高压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完成相关检查,并评估病情。两组均采用他汀类调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必要时给予能量代谢类(曲美他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ECCP治疗,使用由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P-ECP/TI一体式体外反搏系统(国械注准20153210577),设置气囊压力为0.35~0.4kg/cm2,每次1h,每天1次,连续12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左室舒张功能:采用超声心电图测定左室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E峰、E峰/A峰的比值(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②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炎性因子:取两组入院第1天、治疗3个疗程后的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后取上清液;2mL采用胶体金法测定NT-proBNP水平;另外2mL使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均由杭州旺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E峰、E/A、LVEDD及LVPW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E峰、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PW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细胞的供氧与需氧失衡,引发心肌细胞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导致心脏的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包括可包裹患者下半身(臀部、大腿与小腿)的袖带及特制安全气囊,能在心室舒张期序贯施压于下半身,提高动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主动脉舒张压,对于改善患者缺血器官的血液灌注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E峰、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PW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ECCP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反搏后患者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左室充盈和左室顺应性得到改善,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调节心肌活动和心肌缺血的不一致性,从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相关活性物质是体外反搏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能原因,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T-proBNP是由心室分泌的多肽,可经由心肌细胞拉伸而参与血液循环,其半衰期为90~120min,体外稳定,有研究显示,其血中浓度与心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且其重复性较佳,不会受日常活动及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表明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与余意君等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EECP能改变主动脉压力反射,有效控制主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进而达到降低左室后负荷与左室能量消耗,改善心功能。炎性反应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均有参与,IL-6、hs-CRP是最常见的炎性标志物,其中IL-6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细胞脂质的沉积,同时促进单核细胞进入机体内皮下层,造成脂斑块的形成;同时会刺激并上调斑块中平滑细胞的增殖,造成斑块破裂,进而激活血小板聚集,引致血栓,并最终诱发冠心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体外反搏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状态,与庞利娟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开展治疗的时间较短,选择的效果评估指标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有待于后续研究进一步比较和证实EECP的作用机制和远期作用。
综上所述,EECP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可通过降低血清NT-proBNP及炎症因子等多种途径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优化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李俐颖,关莹,彭坤
作者单位:辽宁抚顺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当代医学2021年11月第27卷第33期总第620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