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术风险较高的重度二尖瓣返流(MR)患者来说,经皮边缘对合二尖瓣修补术(pMVR)是目前公认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尽管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但都可用pMVR治疗,而且结局无差异。很多研究表明pMVR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功能状态,甚至运动能力。从生理学角度讲,MR的成功修补与LV逆向重构、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有关。目前,仍缺乏pMVR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导致CO长期变化的数据。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评估PMR和FMR病例成功实行pMVR后的中期效果,即在休息和峰值运动时CO的长期变化。成功pMVR定义为术后MR降低≥2以及无急性pMVR并发症或患者死亡。
一、方法
本研究针对因FMR或PMR在Centro Cardiologico Monzino IRCC(意大利米兰)住院,根据指南符合进行pMVR治疗指征的患者,筛查其pMVR前和6个月后的数据。由于手术风险高,心脏小组排除了传统手术。在所有病例中,使用二尖瓣钳夹系统进行经导管边缘对合二尖瓣修补术。纳入患者必须处于临床稳定状态、药物治疗方案最佳。排除临床状况不稳定或因状况不稳定需要药物治疗、急诊pMVR、不能指导患者应用惰性气体再呼吸法(IGR)测量其CO,以及存在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或运动表现的任何共病,或要进行任何预约或近期(<6个月)的心脏或非心脏手术。
基线检查时,患者接受了全面的临床、实验室和心脏超声评估。患者接受二维(2D)经胸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估LV容积、功能、左心房尺寸、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功能和右心房压(RAP),并根据欧洲指南对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通过IGR无创测量CO。
能够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患者,重复进行极量CPET,在休息时和峰值运动时通过IGR测量峰值运动时CO。
在pMVR后的6个月内,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恰当的血液分析或化验。为了评估pMVR的效果,尽量避免混杂因素。建议患者不要参与任何系统化康复方案,除非临床需要,不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pMVR6个月后重复上述测试。
二、结果
纳入接受pMVR手术并符合入排标准的145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静息评估,98例患者也接受了运动评估。11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分析仅限于静息状态,66例患者完成了运动评估(图1)。145例患者中有47例在pMVR手术前未进行CPET。23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进行极量CPET,15例患者拒绝运动,9例在峰值运动时未通过IGR测量CO。145例患者中有30例未进行6个月的随访静息评估。在6个月的随访中,98例患者中32例没有进行运动评估。因此,本研究报告成功完成6个月随访的pMVR患者的数据,115例用于静息数据分析,66例用于运动数据分析(表1)。62例患PMR,53例患FMR。确诊缺血性心衰的患者为54例(PMR=21,FMR=33)。FMR患者患有严重HF(表1);PMR患者年龄较大(表1)。平均而言,两组患者都存在明确的运动受限,不过FMR患者更严重(表1)。
表2和表3分别报告了整个研究队列和两组MR患者在pMVR前和6个月随访的静息数据。FMR患者的左心室较大,射血分数较低。pMVR后,研究队列整体临床状况改善,NYHA分级从2.7±0.7到2.1±0.6,FMR和PMR患者NYHA分级分别从2.7±0.7到2.1±0.7和2.7±0.7到2.1±0.5(P均<0.001)。MR从4(3-4)(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降至1(1-2),P<0.001,两组情况类似。在整个研究队列中,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到左室逆向重构,左室容积、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和总CO降低。这些变化在整个研究队列和PMR病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和相关性,但在FMR患者中变化较小。相反,仅在FMR患者中发现IGR测得静息CO和每搏输出量增加。
尽管PMR和FMR病例表现出CO和每搏输出量增加,但pMVR后的运动表现(表4和表5)在VO2peak和运动负荷方面并没有改善。因此pMVR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ΔC(a-v)O2]降低。两组的峰值运动时CO和每搏输出量增加情况类似。图2a和图2b分别报告了PMR和FMR患者pMVR前后静息和运动中Fick原理[VO2=CO×ΔC(a-v)O2]的图形显示。黑色曲线是等VO2曲线。FMR患者静息状态下,CO增加时ΔC(a-v)O2减少,FMR和PMR患者峰值运动时ΔC(a-v)O2均降低。
三、讨论
本研究报告了成功进行pMVR,排除急性技术故障和因任何原因无法或不愿意在6个月时进行临床评估患者的数据(图1)。此项研究与之前研究一致,表明pMVR有效降低了MR,残存MR的情况很少。pMVR后临床状况得到改善,LV逆向重构,如容量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心脏超声评估中,左室容量的减少与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降低有关,原因在于pMVR术前和术后的反流容积的差异。不同的是,pMVR后,FMR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通过IGR测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FMR和PMR患者峰值运动时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此产生的CO增加并未转化为通过峰值运动负荷或VO2peak体现的运动性能的改善。
在整个研究队列中,pMVR与心脏逆向重构相关。这种LV逆向重构在PMR患者中更为明显,MR可能是此类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pMVR后LV逆向重构与心脏超声测量的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的降低(PMR)或不变(FMR)有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每搏输出量的降低是由于MR容积减少导致后负荷增加和前负荷减少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LV逆向重构与患者临床状态的改善(NYHA分级)有关。pMVR还可以改善右心功能,如整个研究队列PASP、RAP和三尖瓣返流程度的下降。两组患者的PASP和三尖瓣返流均下降,而仅FMR患者RAP下降。
两组患者pMVR后的峰值CO改善,而VO2peak或峰值运动负荷保持不变。事实上,我们报告,在pMVR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改善,这与HF的其他治疗成功方案不同,在HF治疗中,VO2变化被认为是运动改善的基石。在重度HF患者中,如目前的FMR患者,休息时低CO通过ΔC(a-v)O2增加进行代偿。事实上,在PMR和FMR病例中,静息时ΔC(a-v)O2几乎是健康个体ΔC(a-v)O2两倍,这表明患者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需依赖代偿,来维持有氧代谢。
在PMR患者中也观察到峰值CO增加,VO2peak保持不变。同样,在这些患者中,ΔC(a-v)O2在峰值运动时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年龄和性别,PMR患者的运动表现甚至在pMVR之前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VO2peak≈预测值的60%,即比FMR更接近正常范围。此外,pMVR前后的呼吸交换比分别为1.02±0.1和1.04±0.1,也就是说,这可能是由于IGR使得呼吸交换比较低,因此,可能低估VO2peak。
我们推测,对于严重MR,PMR患者将血流重新分配到氧摄取率较高的运动肌肉,以保留运动能力,从而使整体ΔC(a-v)O2增加。当pMVR后CO较高时,不再需要这种代偿机制,峰值运动时ΔC(a-v)O2降低。
四、结论
此项研究证明,在成功进行pMVR治疗的PMR和FMR患者中,尽管VO2peak保持不变,运动峰值CO和每搏输出量显著增加,这是更具生理性的运动表现。最重要的是,本研究强调需要在运动期间同时测量VO2和CO,以正确评估HF患者的运动表现。事实上,限制对VO2的分析不能正确判断pMVR、CRT或训练等治疗干预措施引起的运动期间相关血流分配变化情况。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宋燕新翻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点击右侧蓝字下载原文献:患者经导管二尖瓣修补成功6个月后,休息和运动时的摄氧量和心输出量变化.pdf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