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心内科疾病,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随着我国PCI术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接受PCI治疗,顺利度过危险期。I期康复是PCI术后心脏康复的关键时期,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冠脉血流,改善心脏储备功能。6MWT是评价心脏功能的常用量表,PCI术后不同时间进行6MWT的安全性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比较PCI术后不同时间6MWT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PCI术后I期康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1-69岁,平均(58.62±7.14)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89±0.45)年;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59.47±7.0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95±0.5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治疗;无其他心脏疾病,符合PCI术指征;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2)排除标准:排除PCI术失败、严重并发症或二次手术;有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认知障碍或昏迷、休克;长期卧床、下肢骨折及鼻饲治疗。
1.2 方法
患者顺利完成PCI术,术后进行心脏七步法,嘱戒烟戒酒,根据PCI术后二级防治指南,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出院前1d进行6MWT;观察组术后4d进行6MWT。6MWT检查: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及必要性,平复心情,穿上舒适的鞋子,从6MWT起点开始,在室内封闭走廊,记录6min内的步行距离,准备好检测设备和急救设备,若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及严重的呼吸困难,立即停止研究。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6MWT、心率(HR)、血氧饱和度
(SPO2)、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比较两组各类不良事件,包括面色苍白、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各项检测指标
两组6MWT和运动后HR、SPO2、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类不良事件
两组面色苍白、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我国是一个心血管疾病大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人数居高不下,占所有死亡疾病的前列,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卫生问题。有报道我国约有200万以上心肌梗死患者,以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为特点,轻者短暂休息后缓解,重者症状反复发作,即使休息时也可出现,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危及生命。有报道表明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不合理饮食和方式、肥胖、感染及情绪刺激有关,近十年来随着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指南中建议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急诊PCI术。然而PCI术后仍存在多种问题,患者需要坚持心脏康复治疗,以保证正常的冠脉血流灌注。6MWT是一种心内科常用量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以有效的评价心脏储备功能。有学者认为PCI术后通过评价6MWT,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I期康复做出科学性指导。
PCI术后何种时间评价6MWT仍存在一定争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10d,传统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出院前1d评价6MWT,有学者认为PCI术后早期评价6MWT存在高风险。有学者认为PCI术后早期就可以进行6MWT检查,不会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本次发现不同时期的6MWT和运动后HR、SPO2、SBP、DBP、不良事件,并无差异,证实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I期康复患者术后4d进行6MWT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I期康复患者术后4d进行6MWT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指导I期康复。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史明星
作者单位: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