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在冠脉介入(PCI)管理中的地位
作者: 关怀敏 来源:365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0-17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高达22.6%,而且死亡患者中有50%死于再发心肌梗死。即使存活,30%的冠心病患者活动受限,30%的患者无法正常工作,45%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大量的冠心病患者单纯药物及介入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冠心病患者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冠脉PCI治疗仅仅解决了冠脉血管树中的局部大血管问题,对于冠脉微血管病变PCI显得束手无策,并且PCI术后仍存在冠脉残余狭窄问题,这均会造成PCI术后仍有心绞痛发作,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美国NHLBI研究报告,即使PCI技术持续进步,术后1年心绞痛发生率仍高达20%。来自关于中国人群的一项研究显示,血运重建后运动耐量普遍下降40%,运动耐量的下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更广泛、更深远。近50年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并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几乎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心脏康复中获益。那么何为心脏康复呢?心脏康复的定义是:研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开展教育,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吸烟、少活动等),保持心理健康,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使危险人群免于患病;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评定,判断预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矫正病人危险因素,减缓甚至逆转(消退)动脉硬化疾病,减轻症状,降低再发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回归社会,指导恢复工作。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认为心脏康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目的在于改善功能储备,减轻或减少与活动有关的症状,减少不应有的残疾,是心脏病患者重新起到对社会有用并得到自我满足的作用。


 一、心脏康复增强冠脉PCI)围术期的管理当中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根据心脏康复的内涵,提炼出5大康复处方概念,包括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及戒烟处方和药物处方,这5大康复处方基本上涵盖冠脉PCI中心脏康复的全部内容。同时,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也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健康管理的内涵。


  2.1  运动处方


  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运动能更加显著提高这部分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症状和心功能。根据患者的评估及危险分层,给予有指导的运动,运动处方制定是关键。每位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即个体化原则,不存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运动方案,但应遵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运动处方指根据患者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喜好等个体化特点,每一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及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行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包括:静力训练、负重等运动。心脏康复中的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运动时间: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时间通常为10-60分钟,最佳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对于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从10分钟/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最终达到30-60分钟/日的运动时间。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评估有两种方法:最大氧耗量、最大心率以及症状分级法。建议患者开始运动从50%的最大氧耗量或最大心率运动强度开始,运动强度逐渐达到80%的最大摄氧量或最大心率。BO RG劳累程度分级法达到10-14级。最大氧耗量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最大心率=220-年龄(次/分)。每3-6个月评价一次患者的运动强度是否需调整。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天,最好每周7天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以下情况,暂时停止运动:1)运动时感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2)运动时心率波动范围超过30次/分;3)运动时血压升高>200/ 100mmHg,收缩压升高>30mmHg或下降10mmHg以上;4)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段下移>=0.1mv或上升>=0.2mv;5)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2.2  营养处方


  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总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不平衡膳食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医学营养治疗和/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作为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既往认为营养膳食指导是营养师的责任,心血管医生对营养学知识了解较少,给予的健康膳食指导多较含糊,但心血管病患者最多接触的医生是心血管医生,也更容易接受心血管医生的建议,心血管医生有必要了解一般的营养膳食原则,以给予患者初步指导。


  膳食处方制定步骤如下:


  
1 评估:包括营养问题和诊断,即通过膳食回顾法或食物频率问卷,了解、评估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膳食所含的脂肪、饱和脂肪、钠盐和其他营养素摄入水平;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身体活动水平和运动功能状态;以及体格测量和适当的生化指标。


  2
制定个体化膳食营养处方:根据评估结果,针对膳食和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膳食营养处方。


  3
膳食指导:根据营养处方和个人饮食习惯,制定食谱;健康膳食选择;指导行为改变,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4 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使其关注自己的膳食目标,并知道如何完成它;了解常见食物中盐、脂类和水分的含量,各类食物营养价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品营养标签等。


  5
注意事项:将行为改变模式与贯彻既定膳食方案结合起来。膳食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可行性,针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排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2.3  心理处方


  心血管疾病多数是致命性疾病,行冠脉介入治疗会对一部分患者造成精神心理问题,这部分患者精神心理问题通常是亚临床或轻中度焦虑抑郁,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这部分患者由心脏科医生处理更安全方便。
在面对患者时,建议采用以下流程:


  (1)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等;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最近情绪怎么样,是否容易紧张或担心、兴趣活动缩窄等),帮助患者梳理各种症状与情绪波动有无相关性,对帮助患者认识某些躯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有帮助。


  (2)做必要的相关心血管病检查,使对患者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判断更有依据,如:主诉中哪些可用心血管疾病解释,哪些不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应有什么处理等。向患者讲清楚诊断的理由和依据,非常有助于患者接受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3)如果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和情绪低落或容易担心,或发现其他心理问题线索,可有针对性进行《躯体症状自评量表》、或PHQ9/GAD7或HAD量表评估。


  (4)如果精神症状存在已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或症状明显造成生活紊乱,在认知行为治疗和征得患者认同情况下,及时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有安全性证据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抗抑郁焦虑药物包括以下3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他抗焦虑抑郁药物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5)治疗过程中可以量表评分,根据量表分值变化观察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加药或换药。


  2.4  戒烟处方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戒烟的长期获益至少等同于目前常用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戒烟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作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戒烟具有优良的成本-效益比。为提供临床医生具体的戒烟方法和技巧,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干预能力,推荐戒烟处方如下


   第一步(询问):每次就诊询问患者烟草使用情况及被动吸烟情况;对吸烟患者,应询问吸烟年限、吸烟量和戒烟的意愿,评估烟草依赖程度,记录在病历上或者录入信息系统。在病历中标明吸烟者戒烟思考所处的阶段,符合诊断者明确诊断“烟草依赖综合征”。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计划。


  第二步(建议):使用清晰强烈的个性化语言,积极劝说每一位吸烟患者戒烟,如:戒烟是保护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步(评估):评估尝试戒烟的意愿,评估烟草依赖程度。戒烟动机和决心大小对戒烟成败至关重要,只有在吸烟者确实想戒烟的前提下才能够成功戒烟。对于那些还没有决定戒烟的吸烟者,不能强迫他们戒烟,而是提供动机干预。


  
第四步 对于有戒烟意愿的患者:


  重点放在帮助制定戒烟计划,处理出现的戒断症状,指导使用戒烟药物,监测戒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提供给患者戒烟药物资料和戒烟自助资料等,并安排随访。


  
第五步 对于没有戒烟意愿的患者 :采用“5R”法进行干预:包括强调健康相关性(relevance)、危害(risk)、益处(rewards)、障碍(roadblocks)和重复(repetition)。前三步与5A法相似,关键是掌握下面2个步骤:第四步(障碍):引导吸烟者了解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并教授处理技巧。例如:信心不足、缺乏支持、体重增加、出现戒断症状等;第五步(重复):在每次接触中反复重申建议,不断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促使患者进入戒烟思考期和准备期,开始给予患者戒烟行为指导。


  2.5  药物处方


  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状况非常不理想,PURE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坚持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有医生的责任,也有患者的责任。医生不仅需要为患者处方药物,同时需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经济问题,适当调整方案,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患者方面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包括:主观上不重视服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出现药物的副作用,经济上无法承受,存在焦虑或抑郁,不了解服药方法,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及治疗有效自行停用等。建议对患者的药物处方如下:

 

  处方:患者出院前应开始服用如下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他汀、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叮嘱患者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并定期复查。


  教育:向患者介绍他汀的副作用,如他汀对肝功能的影响很小,让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1-2月间复查肝功、肌酶和血脂,如正常,以后可半年复查一次,并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患者LDL-C应达到的目标值,强调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性;强调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1年对避免支架内血栓发生的重要性,1年后仍应终身坚持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以避免再发心血管事件,并观察胃肠道副作用;ACEI是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考虑到ACEI可能出现咳嗽,告知患者这种不良反应,并随访监测;告知患者晨起后自测脉搏,如静息时脉搏在55-60次/分,提示服用β阻滞剂的剂量达到了治疗效果,不要减量,应坚持服用。


  随访:嘱患者出院后1、3、6、9、12个月进行门诊随诊,以了解患者是否坚持用药,治疗后血脂、血压、血糖是否达标。如没有坚持服药,了解原因是什么:出现药物副作用或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药物价格高无法承受,或治疗后血压、心率、血脂降低自行停用。指导并教育患者恢复用药,如果因药物价格无法承受,为患者选择国产价格低廉的药物替代。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心脏康复实施策略


  
体力活动减少、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代谢综合征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促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心脏康复是防治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制定针对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而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及病情,依个体化原则制定运动处方是关键。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计划常规分为三期:


  
Ⅰ期住院期的运动康复( 急性期):根据危险分层及急诊PCI和择期 PCI不同的住院病情特点,拟定不同的具体康复程序和相应的运动康复方案。(1)病情相对稳定的择期PCI术后低危患者,早期康复可在PCI术前及术后24 h内开始。由于患者危险程度相对较低,成功PCI术后应早期评估病情,尽早制定并开始合适的院内运动康复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提高PCI患者日后运动康复的参与度和信心。(2)对于中、高危的病情不稳定PCI 术后患者(急诊 PCI,多支病变或未完全血运重建),由于病情相对较重,仍属心肌缺血高危阶段,早期心脏康复以加强健康宣教及日常生活康复运动指导为主。视病情评估,运动康复可在术后3~7d开始,酌情决定合适的运动康复方案,并注意加强初期运动康复时的监管。


  
Ⅱ期出院早期门诊康复( 稳定期):出院后1~6个月或术后2~5周开始。积极参与有氧训练是该期常规运动康复的基础,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是补充。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 是反映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机体利用氧能力的良好指标,根据不同患者AT数值推荐相应的运动强度是科学开展运动康复的前提和安全保障。并强调进行有氧运动前后,适当的热身运动及放松运动的必要性。训练总时间每次30~60 min,频率3~5次/周,至少3次/周为宜。PCI术患者Ⅰ期和Ⅱ期具体运动心脏康复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可参考上述运动处方内容制定实施。


  
Ⅲ期门诊康复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维持期):门诊康复后或心血管事件 1年后开始,主要以医生指导下的门诊运动锻炼或患者规律的院外长期运动康复为主。


  
总之,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心脏功能、年龄等将病人分为低、中和高运动强度康复组;长期坚持康复运动,出院后定期进行康复评定,监测心肌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部分;术后病人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康复运动中应注意有无出血。


四、我国冠脉介入心脏康复展望


  心脏康复管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方面的全程管理和关爱,是中国冠心病防控管理的必由之路,而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部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全社会大健康战略的实施,随着国民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政府投入加大和卫生健康政策引导和支持,心脏康复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运动康复的理念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医师等所接受。便携高科技的发展普及和智能物联网广泛参与的现代心脏康复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方便、有效的心脏康复策略成为可能。同时,国内众多学者在开展心脏康复探索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有可能更适合我国心脏康复国情,中医中“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十八段锦”
等运动康复处方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和认可,也更容易开展实施。总之,积极倡导和促使广大的冠心病患者在规律服用相关药物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参与运动康复,使运动疗法的理念自觉融入中日常生活中,才可促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的终身获益,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之路也是广大临床医师的责任和义务。

 

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心脏康复网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分享更多学术内容的目的,转载仅做学术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