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作者: 丁荣晶 来源:保健医苑发布时间:2022-06-28

当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基础治疗是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差,选择支架治疗;如果不适合支架治疗,就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治疗。人类天然有一个冠状动脉备胎,叫乳内动脉,紧贴胸壁内侧,临近心脏,将这条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之间建立一条新通道,可使血液绕过血管狭窄部位到达远端,就像在心脏上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冠脉搭桥手术的原理。


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重要目的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尽快回到正常生活状态。但很多做了冠脉搭桥术的患者认为手术会“伤元气”,心脏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坚持不活动。殊不知,这样做就失去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价值,如果不及时活动和进行康复运动,身体不仅更加虚弱,心脏和血管功能也会因为缺乏运动刺激而导致储备功能减退,药物治疗的效果会打折扣,使得血管内斑块增加,血管再次发生闭塞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一、不运动或运动导致结局不同


我曾接诊过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他进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坚持卧床,不敢做任何活动,更不要说运动,其结果是他的心肺功能和身体机能下降,肺活量减少,全身肌肉力量减退,导致活动后胸闷、气短等症状逐渐加重。更糟的是,患者把术后应该长期坚持服用的药物也停掉了。患者不能抵抗任何外界对身体的打击,即使感冒也会让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这次接诊,就是因为感冒引发肺内感染,导致心力衰竭。而另一位患者,手术后开始逐渐恢复运动量,建立好心态,戒烟,坚持服用术后药物,定期复查。虽然手术后已经过去10年,患者没有再发生住院治疗,完全恢复了日常生活。因此,术后及时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可减少桥血管闭塞,加上合理用药,可有效延长健康寿命年。


二、心脏康复治疗助力心脏搭桥术后康复


一般而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静脉桥血管5年内大部分会出现闭塞,乳内动脉桥血管长期通畅率高,但10年后闭塞风险也会增加。通过运动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桥血管闭塞的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使身体耐受力逐步提高,可恢复到发病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比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更好。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常规开展这项治疗。


三、心脏搭桥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需要进行搭桥手术的患者,血管病变多比较严重,心脏康复治疗应该从手术前开始。术前,患者应该每天练习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戒烟,同时做简单的力量练习,如上肢握拳练习、下肢卧床交替抬高练习,促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手术后尽早撤除呼吸机。一般术后一天即可撤除呼吸机,这时候就需要开始心脏康复治疗。术后第2~3天,可以在他人帮助下抬高下肢,做握拳练习、抱枕咳嗽运动等,在术后第4~7天即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和床边的运动。出院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由医生给出全面的心脏康复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出院后患者按照医生提供的精准个体化处方进行治疗,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四、心脏搭桥术患者出院后的运动疗法


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术后前3个月应避免扩胸、上肢拉伸等运动,但下肢活动不受影响,步行、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运动原则是运动时间从短到长,运动强度从低到高,运动节奏是慢-快-慢。举个例子,对于刚出院的患者,如果手术治疗很成功,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合并其他疾病,第一周可以从每天运动时间25分钟开始,前后各10分钟慢走,中间5分钟稍加快速度,自己感觉略有气短即可,但注意不要逞强,在感觉不适的时候应停止运动,每周运动5~7天。第二周如没有不适,可以将运动时间增加为30分钟,前后各10分钟慢走,中间稍快步走时间增加为10分钟。之后,每周或每2周将中间稍快走时间每天增加5分钟,大概在1个半月左右,实现每天一次运动50分钟,也就是前后各10分钟慢走,中间快走时间达到30分钟。这里所说的运动不是活动,活动时间不限于每天25分钟,如散步等。原则上在客观检查提示心肺功能许可的情况下,不要卧床静养。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心脏康复获得最大益处,并且安全性最大,应该由心脏康复专科医生进行全面专业评估,给予精准个体化康复处方建议。通过心脏康复,可以让我们实现这样一个愿望:活得好,活得长。


参考文献(略)

作者:丁荣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文章来源:保健医苑2022年第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