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疾病之一,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再住院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提高生活质量,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训练可更有效提高心肺耐力并降低血糖水平。本病例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经综合心脏康复干预,给予HIIT训练,该患者血糖下降,心肺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脑力劳动者。2020年1月26日因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住院予抗凝、扩冠等治疗,2020年4月行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分别于2020年4月及2020年5月在右冠脉和左前降支各置入2枚支架。因“轻度体力活动后胸闷、气促、双下肢无力4个月余”于2020年9月来我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就诊。既往高脂血症史3年,2型糖尿病史3年;无运动习惯及烟酒嗜好。父亲患糖尿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目前心功能可。体格检查:P75次/分,BP120/80mmHg,身高174cm,体重69kg,BMI 22.79kg/m2,腰围90cm,臀围92cm,腰臀比:0.98。神清语利,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心率75次/分,未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本病例报道已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二、检查
2.1 化验
2020年8月12日心肌损伤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血糖未达标,血脂达标。见表1训练前结果。
2.2 影像学检查
冠脉造影(2020年4月8日)左前降支全程弥漫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最重95%;左回旋支散在斑块,第一钝缘支狭窄最重90%;右冠脉近中段弥漫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最重99%。
心脏彩超(2020年9月27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9mm,左心室射血分数65%,心脏结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3 药物评估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福辛普利钠片抑制心室重构,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吡格列酮调节血糖。
2.4 运动评估
握力、柔韧、平衡等评估提示体适能减低。6分钟步行测试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提示心肺适能下降。见表2、表3训练前结果。
2.5 营养评估
有营养不良风险。见表4训练前结果。
2.6 心理及睡眠评估
轻度焦虑,睡眠差。见表4训练前结果。
2.7 尼古丁依赖评估
患者无吸烟史。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诊断
3.1.1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
患者于2020年1月26日因胸闷,就诊“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电图提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治疗,2020年4月行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分别于2020年4月及2020年5月在右冠脉和左前降支各置入2枚支架。日常活动出现乏力,心功能Ⅱ级,诊断明确。
3.1.2 2型糖尿病
患者既往查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既往病史明确,诊断处理。
3.1.3 高脂血症
患者既往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均大于正常上限值,诊断明确。
3.1.4 心肺耐力低下
患者峰值公斤摄氧量为20ml/kg.min-1,诊断明确。
3.2 鉴别诊断
3.2.1 心力衰竭
本病可有休息或活动时呼吸困难、劳累、踝部水肿等症状,体格检查可有心动过速、肺部啰音、颈静脉充盈、周围性水肿,超声检查可有心功能异常。血浆脑钠肽升高。该患者无踝部水肿,无心动过速、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等心衰表现,暂不考虑本病。
3.2.2 支气管哮喘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化学性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及运动有关。查体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该患者与之不符,不考虑本病。
四、治疗
给予健康宣教、心理、营养、睡眠等综合干预,应用功率踏车予以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为特点的运动处方。康复计划:近期目标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肺运动耐力、改善情绪及营养、控制血糖等危险因素。远期目标为建立良好生活与运动习惯,提高依从性,回归社会。
本康复治疗方法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委员会批准号:临床项目审批件(2018)伦审第(2)号。
4.1 药物治疗
药物按照评估时药物处方规范用药。
4.2 运动训练
来院门诊规范治疗6周,训练时观察症状,训练前后监测血糖,全程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按照《201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该患者运动危险分层为中危,遵循心脏康复适应症及禁忌症,运动时掌握Borg评分在11~13分,强度循序渐进,酌情调整,用力时呼气,不能憋气。同时给予肺康复改善肺功能。
在实施HIIT有氧训练前,因患者无运动习惯先给予2周50w持续性运动训练,适应良好。根据心肺运动测试能量代谢结果,80%峰值功率下(90w)糖代谢较高效,故选择80%峰值功率(90w)行高强度踏车训练,更高效提高心肺运动耐力同时有效降糖,间歇期为45w保障体能恢复及更好坚持。
4.2.1 运动处方
见表5
4.2.2 肺康复
给予呼吸模式调整,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吸气肌训练等改善肺功能。需掌握训练终止指征。
4.3 营养指导
计算每日摄入热量,种类丰富均衡适量,低盐低脂低糖。
4.4 心理干预
给予个案访谈与咨询、心理沙盘及智能身心反馈等综合干预治疗。建议多沟通、作息规律,掌握常见情绪管理技巧。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情绪波动,依从性好。
4.5 戒烟管理
无吸烟习惯,健康宣教避免吸入二手烟。
五、治疗结果,随访与转归
干预6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较训练前降低。心脏各腔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肌力、柔韧、平衡、日常生活能力、吸气肌耐力、峰值代谢当量、峰值氧脉搏、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功率各指标较治疗前提高。焦虑、抑郁量表、睡眠质量评估及营养评估结果较治疗前改善。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六、讨论
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3年未行药物等干预,后出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运动能力低下,给予综合评估及个体化心脏康复治疗。治疗前患者血糖未达标,根据心肺运动测试中能量代谢指标选择高强度间歇训练,治疗6周后患者体适能及心肺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该病例通过五大处方综合心脏康复管理,使患者建立良好饮食与运动习惯及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高危因素有效控制,体适能与心肺耐力提高,延缓了冠心病进程,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版》指出:PCI后应用HIIT训练对提高心肺耐力和峰值摄氧量可达到更好效果,且HIIT与中等强度运动训练相比较发生心血管风险绝对值较低。近年多项针对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HIIT在改善机体有氧能力方面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更有效。对于血糖,研究发现HIIT间歇有氧训练方式较连续有氧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血糖情况。
研究提示受试者峰值摄氧量(VO2max)每增加3.5ml/kg/min其全因死亡率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9%,故精准评估与指导至关重要。综上,对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根据综合评估制定精准运动处方,实施HIIT训练结合抗阻、柔韧、平衡训练可明显提升最大摄氧量,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原原[1]赵英[1]刘新新[1]郭金龙[1]胡明秋[1]丁荣晶[2]
作者单位: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康复医学中心[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